返回

第一百九十八章 无力回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出了覆灭之意,竟然上前对朱允炆说,恳求朱允炆下旨迁都。

    而这种提议也有不少人附和,应天已经再也不能给这些人任何的安全感了,虽然应天的城防体系是如此的完备。

    朱允炆对这个提议不是不心动,但是他也明白迁都这个事情关系实在是太大,而且他也明白在这里他虽然坐在龙椅之上,却做不到乾纲独断,仍然是将问询的目光投向了白芳华。

    黄子澄能从朱允炆的脸上看出他对迁都是有些意动的,所以黄子澄也明白只有迁都这样的大事才能盖得过先前举荐李景隆的罪过,至少暂时自己是没有什么危险的。

    黄子澄上前谏言说:“陛下,现在叛军势大,而长江之利尽为叛军所得,应天处在叛军兵锋之下。做为一国之都,如此凶险之地实在是有些不妥,臣附议刚才几位大人的提议,可以将都城暂迁到杭州,而留一大将在应天组织防务,陛下和诸位大人可以在杭州更好的为应天提供兵力和物资上支援,这样更加有利于与叛军的交战。臣望陛下三思!”

    说完,跪倒在御阶之下,一幅忠心为主的样子。

    殿上的其他官员听了黄子澄的话,顿时跪倒了一片。

    白芳华站在那里,朱允炆见白芳华不表态,也不好说话,这跪着的人也是一时半刻起不来了。

    白芳华明白黄子澄这是要转移话题,而且明白这些的也不只是白芳华。立刻就由一人出言:“陛下,黄尚书此言着实是亡国之论。在战时迁都,只能让军士百姓感觉到连我们都没有抵抗下去地勇气,那样只会引来更大的崩溃,实在是万万不能采纳的,相反,只有在陛下的坐镇下。在坚城之下,狠狠的阻击叛军。才能彰显出我们的决心,鼓舞我军民士气。而在这之前必需对全军将士有个交代,将断送了河南几十万大军的罪魁祸首揪出来,以儆效尤!”

    而这种观点同样也有很多人支持。

    于是,两种观点地支持者又在这大殿之上争论了起来,较之刚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直到朝会结束,白芳华也没有在说一句话;

    。这迁都的提议自然也是被暂时搁置了。

    当太监宣布散朝之后,朱允炆命人将白芳华和黄子澄请到了御书房。

    白芳华有些木然地走出奉天殿,对于刚才发生在殿上的情况有些心冷,然后是一阵乏力油然而生。

    在御书房内,朱允炆示意白芳华和黄子澄坐下。

    朱允炆对白芳华说:“白小姐,你看应天能守的下去吗?”

    说完,叹了一口气说:“李景隆真是深负朕望啊,如果有那三十多万大军。就不会这么窘迫了!”

    黄子澄也知道,朱允炆说这话不是想找他算账,只是一时的感叹。

    黄子澄对白芳华说:“芳华,当初我们为什么要将北方做为主攻方向呢?为什么不往武昌进兵呢?”

    朱允炆也是早就想问这些,当时耿炳文提议往河南进兵的时候,白芳华就是表示了赞同。这才促成了耿炳文在河南的攻势。

    白芳华虽然知道现在再说这些已经没什么用,但是还是解释了一下,她说:“陛下,黄先生,当初只有趁机打通进攻河北的路线,才能从根本上起到釜底抽薪地作用。北方有蒙古人骚扰朱棣的北方防线,只要我们能以重兵攻到河北朱棣的腹地,那么朱棣的老巢就是覆灭在即,而到那个时候,咱们才能在和朱棣的对决上战局优势。而如果我们一开始选择武昌做为主攻方向。那么先不说长江已是在朱棣的控制之下。我们根本就不能在这上面有丝毫的胜算。而一旦将时间拖的久了,北方地蒙古人也就不会再进攻了。再者说蒙古人本就不会甘心帮咱们出兵。一旦他们发现咱们没有积极响应,他们自然也是会很快的撤兵。这样的话,我们更是失去了最后的翻盘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