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天之后,在李景隆以钦差身份来到河南之后。利用宣读圣旨的机会,将耿炳文连同其心腹手下就地一同拿下。并且以欺君的罪名,将这些人押往应天候审。
至此,李景隆也就是钟仲游以曹国公地身份正式接过了三十多万大军的军权。朱棣和翟雨时地意图也得到了最关键的一步胜利。
而这一步,尽尽花费了半年的时间!
兵力占优,粮草辎重又无比充实,李景隆自然不会放过立功的机会,动辄就是几万人。十几万人的大行动。
面对朱棣一方主动的退让之下,李景隆更是产生了“朱棣不过如此!”的念头,
于是,他将耿炳文制定地作战计划完全否定,不再冲击朱棣在黄河南岸布置的防线,而是追着朱棣的“主力”不放,以图全歼这股敌人。
河南的地域虽然不广,但是却也足够几十万人的折腾。当李景隆将朱棣的“主力”围困在一处孤城之内的时候,李景隆才发现现在自己身边的大军其实也只有七八万人了。
并不是被朱棣在运动中消耗掉,而是李景隆在占据一地之后,总是想着将这些胜果彻底保留。
就这样在不断地分流下,又加上各部行军速度的不同,导致了李景隆现在的处境。
李景隆就是在白痴。也明白现在情况的不妙,主动的往另外一股正在赶来的部下地方向kao近。
但是为时已晚,集中优势兵力的朱棣一方,以三万铁骑的箭头攻击下,瞬间就突破了李景隆的疲惫之师。
李景隆只是率领残部,在逃亡中不断的收拢溃兵。
而当李景隆终于可以歇歇,喘口气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又退回到了原来耿炳文布置的防线之内了,而且出击时率领的二十多万军队,回来的不到五万。连同原先留下的守备部队。也只是堪堪十万出头。
而士气大振地朱棣军,在和武昌拨来地五万援军会合之后。全军的兵力,在除掉留守所需地部队之后还有二十万之众,而且已经正式开始反击。
而风行烈所统帅的这支五千人的纯骑兵,也在这场长达两个月的战争中充分的得到了磨砺,已经渐渐有些精锐的雏形;
而李帆同样在这八个月里有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亲身上阵对他的磨炼更是出奇的大。
李帆不是没有杀过人,但是只有在战场上才让明白了虚若无说的那句话:“如果看不透生死,那么就看惯了生死吧!”
而当李景隆退缩在防线之内以后,更是成为了李帆一个人的表演。
李景隆虽然是少有的高手,而且也是杀人如麻,但是当他面对死地的时候,尤其是感觉到自己的末日将要来临的时候,他第一个念头还是逃。
但是,他明白在这种重重的包围下,自己的武功再高也没有用,只有在大军的拱卫下才能有一丝的安全感。
于是,他不断的派人突围,以图往应天求援。
但是每次他派出的人都被李帆劫杀,飞刀之名再次在天命教教众中响亮起来。
因为,李帆杀的都是李景隆派出的随军高手,而一些普通军士,则另有他人处理。至于是不是故意放走了一些,李帆就管不着了。
在吃过亏之后,这些人更是有一次,不仅派出了一两为高手,而且还另有三位身着普通军士的衣甲,并且在李帆与那两人的交战中突然袭击。
这一战,更是让李帆几乎吃了大亏,身上添上了十多道的伤痕。
也正是在这样的艰苦的战斗中,让李帆对战斗时面对突发意外时的应变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并且出刀的时候,也渐渐做到了心手合一,那些先前只是灵光闪现的心境,越来越真实的出现在对敌之时。
李帆明白,这是自己的一次质的飞跃。
不过,李帆也清楚这还是一条漫漫之路,自己还需要更为强大的对手。
否则,四个月之后的居庸关之战,自己是断然不会是里赤媚的对手的。
这个人,李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再也没有逃生可能的,而且是恨自己入骨的化身为李景隆的“邪佛”钟仲游了。
“破了!”
风行烈的一生轻叹,打断了李帆的回忆,转望战场,朱棣的大军已经在这道防线上杀出了一个两里多宽的缺口,而更多的军队也在各级军官的调动下源源不断的跟进。
李帆对风行烈说:“走吧!”
风行烈点点头,然后将手中长枪一挥,大吼一声:“矢之阵,冲锋!”
说完,他和李帆纵马率领全军冲向了那个越来越大的缺口!
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一战,也是一场转折之战,至此之后,朱允炆一方只能苟延残喘,再也没有反击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