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最直接的诱因就是委屈。哪怕喜极而泣,也因眼前的扑鼻香想到昔日寒彻骨。
委屈需要宣泄,泪水是表现形式。但委屈也是一种力量,就像不甘在沉默中灭亡,就会因为太委屈而爆发。
胤礽委屈。生来苦逼,一路憋屈。好容易以为逮到一贯正确的皇阿玛的把柄,甚至假想到皇阿玛的愧疚而滋生过得意!可与皇阿玛当面,他发现自己还是苦逼。皇阿玛的暴怒让他两股战战膝盖发软,即便是箕坐也本能的要往皇阿玛脚前扑。
他凭什么跟没事人一样吹胡子瞪眼的呵斥?他老人家不该有所愧疚么?
努力寻找答案,似乎就在另一处亦感到委屈的纲常上。君臣、父子、夫妻既是三纲也是天然排序,君臣父子都在夫妻之前,皇,阿玛,任何一个身份教训他,他都得低头听着,这是所有人都必须认可的规则!
胤礽太委屈!他恨自幼铭刻脑海却将他禁锢的规则。大丈夫顶天立地,仁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凭什么无一处利己?让自己难振夫纲,难做慈父?
不利己又何必遵守这些规矩?而这“不规矩”又让他联想到n多的素材,言为心声,哭泣的胤礽已经失了人臣之礼,想到哪里便哭到哪里:
“儿臣在襁褓中立为太子,本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更以为是皇阿玛与额娘伉俪情深才有爱屋及乌,一改祖法立贤不立长!稍稍长大,儿臣以为您是真汉子,并决心决不让您失望!”
“南书房读书骑射,孩子永远都是第一。可您知道么?大哥长儿子三岁,三弟自幼就是过目不忘,为了争这个第一,儿子从三岁起就没有睡过囫囵觉,看书累了就要举石锁,浑身没了力气就躺着让人读书,有时候半夜惊醒都是打不出王师傅的问题……”
“整整十年,儿子友爱兄长,呵护弟妹,处处以身作则,但儿臣很欣慰,您的每次颔首微笑都激发儿臣再接再励!”
“十三岁,儿臣第一次上朝听政的机会。头一天晚上,儿子一夜没合眼,就想着该如何表现,既让阿玛面上有光又能让朝臣觉得我爱新觉罗家族后继有人,可实际呢?”
“阿玛以朝事问儿臣,儿臣只说了三句,第四句没开口就被您骂的体无完肤,连满朝文武都要为儿臣求情……您知道么?儿臣那时候恨不能一头碰死在乾清宫的柱子上,不是因为骂,而是儿臣以为辜负了您的信任与期待!”
“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