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准备的,早已经施足了农家肥。
佃户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种植技术,都有些战战兢兢的,跟随着少爷的指导,亲手操作的时候,非常小心,看上去有些滑稽了,都是种田人,到了这个时候,反而不会种田了。
在他们的内心,已经不仅仅将少爷当作了恩人和主人了,少爷简直就是天上的神仙,庙里的菩萨,要不然怎么会知道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几百年之后的育苗,因为有薄膜,有现代化的机械,有复合肥料,速度快很多,产量高很多,可现在是不行的,做这样的事情,耗时费力,好在有着足够的劳动力。
育苗足足用去了五天的时间,所有的佃户,不分男女,全部都参与,不熟悉的时候慢慢来,熟悉之后加快进度,都是多年种田的人,学起来是很快的。
育苗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大规模的收割冬小麦了,就连苏天成,都是亲自上阵了,这也不是什么高端的科技,一天时间下来,他就适应了,正好通过这样的劳作,锻炼一下身体。当然,苏府的护院,除开几个人留在府里,其余的都到这边来帮忙收割了。
必须要抢时间,收割之后,还要整理田地,玉蜀黍和甘薯,半个月之后就可以移栽了,季节是不能够耽误的,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时候辛苦一些,下半年就能够丰收。
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农户来观看了,大都认为,苏府的少爷,大概是读书读傻了,哪里有这样种田的,种子直接播到地里,就可以了,这不是找事情做吗。
议论的农户很多,没有一家农户照着做,这也是正常的,新兴事物的推广,本来就不容易,必须要有收成了,才能够真正的铺开。
再说了,玉蜀黍产量很低,几乎没有谁愿意种植的,附近一些农户曾经种过,一亩田的产量,不到半石,要是依靠玉蜀黍来养家,一年到头都吃不饱饭的。
农户羡慕的是贯穿整个田地的沟渠,还有堰塘和水井,缺水的时候,这些沟渠可以发挥出来巨大的作用,可惜他们没有能力修建。
苏家的佃户开始收割冬小麦的时候,周围的农户也是看着眼馋,人家的冬小麦,因为水量多一些,长得格外的好一些。
附近不少的农户,已经在开始计划,是不是将田地卖给苏府,做苏府的佃户了,人家佃户的日子好过啊,有粮食、食盐,还有猪肉,眼看着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做农活也格外的有力气,可看见苏家少爷如此的折腾,大家犹豫了。
苏天成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几乎没有关心其他的事情,收割的冬小麦,自然有苏平阳负责收租,府里已经重新腾出来了好几件的房屋,作为库房,苏天成还要求了,在后花园,挖几个大的井窖,准备储存甘薯的。
这样的事情,苏家的护院能够做的很好,都是农村里面的孩子,这样的事情,做起来驾轻就熟。
三月下旬,冬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