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关系,人们当然能逃则逃,逃则受益啦!
这样最大的问题就是养成民众不劳而获,依靠政府朝廷的坏习惯。例如朝廷鼓励开垦就是给农具牛只种子,遇灾了就免费提供救济等。当然这些虽然比不作为、不救济好,但也种下恶果。这样的行为让人民养成不劳而获的观念:朝廷就是父母,应该主动救济民众,自己只要坐等就可以了。因而失去了主动争取改善自己待遇的动力与奋斗精神,以及难以培养契约与守信的观念。
李默涵是这样认为的,那些新提拔、受过新式教育的官员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市政建设局一开始就对工程量进行了计算,对工程标准做了严格和细致的规定。
诚然,巨大部分中国百姓是勤劳质朴的,但是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国,精华与糟粕始终是并存的。
一开始乡民听说干“官差”还有工钱拿,都是非常踊跃,但是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发现要拿这工钱不容易,要吃免费供应的饭食也不容易。这帮咯吱窝里夹着一圈白纸的城里读书人比地主老财还能算计。
每天一大早,天刚亮就是起床号。你不起床还不行,早上的饭是定时供应的,不起床错过了点就没饭吃;吃过饭还要点名,要是点名没到就要扣工钱。若是三次点名都没到,就直接辞退;每个人每天干多少活,发多少工钱,他们早就计算好了。就是挖条沟还要定下挖多深,深一寸浅一寸都不行。又不是绣花?大家干活是那个意思就行了。每次挖不到那么深,干的不如他们的意,就要扣工钱。
也难怪,商丘一带的百姓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规模的、有计划的共同劳动,更没见过平日里能有这么大、这么严的规矩。虽然他们很可能依旧勤劳质朴,但是长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生产的小农经济也养成了他们缺乏组织纪律、自由散漫的缺点。
对于农民来说,怎么干,干多少都是自己的事情。虽然对于每一个工程的目的都要公开讲清楚的,但是这些百姓认为这些事情和自己毫无关系。你们官府要修公路,又不是我一个人走,我凭啥要费那么大劲去挖路基挖土方?随便修修不就行了,不就是混口饭吃,混几个工钱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