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直接挂钩,保证了责权利的统一,能够调动民军的生产劳动热情,而农场在种植计划种子化肥农药等代表的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指导又在一方面上保证了这种农业是近现代化的大生产,田地由镇守使公署划拨出租加上农场的结构同时也保证了政府对农业改革的主导地位。
另外,农场里的成员也会接受军事训练,并挑选其中年龄较轻身体健壮的人组建农场民兵,而农场的连一级相当于原有乡村的乡级行政机构,营一级相当于镇级行政机构,结合大量征召基干农民,农场民兵的异地安置,以此彻底破坏原有农村中的士绅地主和宗族势力的统治基础,粉碎他们对农村政权的把持。这将为未来上级政府的政令得以顺利推行,避免出现好经被歪嘴和尚念歪的事情。
当然了,这些农业辛迪加自然不象后世那样叫做某某生产建设兵团,而是采用当时比较时髦的名字――某某垦殖公司的名义出现。
不过,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李默涵土改计划的第一步就遇到了阻力。豫东的土地改革依旧在进行,但是阻力也依旧存在。部分在政府任职的公职人员为了保住头上的乌纱帽,倒是老老实实的配合土地清丈工作,交出来的富裕土地,换取了或多或少的一叠商丘工业园的股票和债券,但是普通地主的抵抗情绪很普遍,越是距离商丘远的地区这种情况越是严重,甚至有地主豪强勾结土匪,武力抗拒土改。更有甚者,部分地区发生了袭击土改工作组的事件。
于是,党卫军内部一些激进派提出要武力镇压这些土豪劣绅,用枪杆子推进三七五减租计划的施行。
从内心来讲,其实李默涵是不愿意按照后世方式土改的,那种办法破坏性太大,但土地改革又是必须走的过程。以河南为例,全省土地八成几乎都掌握在土豪和地主手中。可地主阶层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的子女全都接受过良好教育,很多人还出国留学,如果打得太狠,势必会导致这些人对新政权充满仇恨。打天下可以靠泥腿子,但是建设天下还是需要靠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自己之所以选择了三七五减租而不是别的土改方式,就是为了少流血,少积聚仇恨。
但是,几千年来传统思想的积淀,使得就是有那么些人转不过弯来。土地改革,解放生产力,推进工业化是必要也是必须进行的。谁如果要想要做拦路石,那么只能被敲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