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74.产能转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决定。而从英国订购的机器,1891年运到中国,1894年,汉阳钢铁厂的产品开始上市。当时进口的洋钢在上海的售价是每吨银三十余两,汉阳厂的钢只能卖每吨银23两,还乏人问津。

    钢铁工业的基本原料是煤与铁,为了节约成本,办钢铁厂或以铁就煤,或选择煤铁二者的中点。由于汉阳钢铁厂选址错误,使工厂与铁矿和煤矿分别位于相隔遥远的三个地方,铁矿砂来自120公里外的大冶,每吨运费银元3角4分;焦煤来自开平煤矿,运到汉阳,每吨要卖银16两。把这些生产成本加起来,即使不包括员工薪金,已经超过产品的售价。到了1898年,汉阳钢铁厂累计亏损一百余万两。张之洞在建厂之初种下的先天性缺陷,无法补救,最终使他的一腔热忱都成了画饼。

    总而言之,汉阳铁厂选址错误,成本太高没有竞争力,其炼钢炉的类型也不对,炼出的钢品质不佳。这两个根本性缺点使其产品售价将超过成本,必然亏损,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应该彻底废弃拆除,在大冶重起炉灶,重新选地购买高炉建立新的钢铁厂。这是美国钢铁公司资深工程师的报告结论。

    其实汉冶萍的胎里毛病李默涵比这些美国工程师更加清楚,但是汉冶萍在中国近代化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让李默涵多多少少有些下不了手。不过,小疮不治变大疮,李默涵有些遗憾滴摇摇头,大笔一挥,从此以后就没有汉阳铁厂,也没有汉冶萍公司了。只有大冶钢铁厂与冶萍煤炭公司。大冶钢将以与马钢相同的规模兴建。因此这两个厂加起来就是一年后每年200万吨钢、100万吨铁,四年后达到每年总计800万吨钢、300万吨铁的产能了。至于所雇用的工人估计将达到8~10万,工人的训练自然也包含在合约之中。

    美国政府与美国钢铁公司高高兴兴滴签下了这个合约,也因为美国政府和美国钢铁公司的积极推进,这两个钢铁建设计划与进度如此之快,在当时的中国来说简直是神速。当然了,完全是拜欧战之赐。

    欧战时,欧洲各国的钢铁产业因战争备受破坏,加上协约国船只大量被u艇击沉共击沉1320万吨。为了弥补可能的缺口,美国开始拼命扩产钢铁与造船产业。整个欧战中,美国的钢铁产能增加率达到60%,这造成欧战结束后,一夜之间美国的钢铁与造船产业出现巨大产能过剩,造船与钢铁产业闲置率超过60%以上,造成巨大亏损。

    而被破坏的欧洲重建固然需要钢铁,但这需求远远比不上u艇鱼雷造成的缺口,连满足战前美国闲置产能都不够,因此李默涵就乘虚而入与美国签下大笔合约。也就是说,美国政府与美国钢铁公司,实际上是通过将生产设备和部分技术转卖给中国,来解决其产业闲置造成的损失。这种对美国钢铁产业的大量有偿转移,就是中国钢铁基地快速建设兴起的原因。反正大部份机器都是现成的,直接从美国工厂里拆卸下来装上船运到中国即可。

    据美国工程师私底下的估计,仅在这两个厂上,美国将在未来的四年内约转移8%的钢铁产能至中国。当然,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李默涵是不介意再多搬8%过来。这些产能对美国来说是过剩,对中国来说可是刚需。

    如果这两个钢铁基地全部建完,则以其计划的产量与目前钢价,每个厂每年约可有3,500万美元的纯利。如果完全用这钱来偿还贷款的话,那么需要14年,算上4年建造时间内的部份产值,约需10年才能还完贷款。也就是说,基本上这两个钢厂可以说在未来10年内都是不能真正创造有效利润的,或者说利润钱都拿去填办厂费了。若非如此,美国政府与公司也不会把它们卖给中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