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1章 微雨来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然,萧宸对于中央关心中央党校以及其他智囊机构意见的表现还是很赞同的。事实上,除去各种公开渠道外,智囊机构影响高层决策还有一种方式,即各种“内参”,公开资料显示,这些内参一般可报送中办和政办。

    中央党校某教授曾在一篇名为《中央党校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文章中提到,该校“有直接送中央有关领导的《思想理论内参》,也有内部发行的《理论动态》”。其中,《理论动态》曾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该文章后来引发著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

    华夏社会科学院网站上的资料显示,该机构有名为《华夏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的内参,信息专报主要刊登社科界对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对策建议的稿件,不定期出版,每期发表一篇稿件,4000字左右。

    社科院办公厅有关负责人曾表示,该机构“几乎每天都要向中办和政办报送材料”。而根据萧宸对现在主要领导人们的了解,估计这种增长态势自2003年以后表现会更为明显,他估计2004年该院报送的信息材料恐怕会是前一年的两倍。

    之前的98年1月,某地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两个部门的摩擦事件。此事根源在于行政体制不顺。一个政务院的内参部门就同新华社合作,通过在四个省的实地调查和拍摄,搞了一个‘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调查’的音像内参,报送中央。没过多久,他们就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中央办公厅要求他们写一个文字材料,后来得知,是中央领导同志的意思。通过这个事情,这些智囊们清楚感觉到:中央领导很关注行政体制改革问题。

    这些智囊机构的专家如果想让自己的建议能更快速的被接受,还要用更简洁易懂的形式来表达。要让相关部门很快明白他的意思。不能是自己感觉很好,但上面根本不知道你说什么,要不然中间环节就给刷下来了。

    另一个无法忽视的渠道则是智囊机构学者对相关官员的私人影响,这在华夏历史上一直被称为“纳谏”。东方大学教授孙先生发表在《复旦学报》上的一篇文章曾列举了智囊机构学者在外交领域施展私人影响的情况:“‘纳谏’行为一般有三种基本形式,一部分体现在一些重要外交智囊撰写的内参报告上,此类报告通常直接交给某些重要领导人或其秘书;一部分体现在思想库人员与领导私下接触的谈话、专题汇报中的外交设想中;一部分则是学者在研讨会发言或某些活动之后因发表某类看法受到领导重视,奉命完成的更为详细的专题报告。”

    但不论是哪个渠道,萧宸都觉得,一个能听进劝谏的中央,总比一个人一言而决的中央要好,不管这个领导人多么伟大,多么全能。

    上理论课有个把月,萧宸这段日子的担心却是越来越重,原因是他虽然没见着爷爷有什么严重的病情,但似乎比之前却是又瘦了三分,原本就清癯地脸都有些瘦骨嶙峋的感觉了,虽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可瘦成这样,却总让萧宸有些揪心,劝爷爷检查身体倒是没有必要的,爷爷的身体如何,一大堆的人关心着、照看着,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都是有的,可谓万无一失,要真是有什么情况,却怎么也不可能瞒着自己这个孙儿才是。只是最近这些时日以来爷爷的态度委实有些一反常态,萧宸隐约感觉,爷爷可能是自己觉得自己大限不久,所以才想在不严重违背自己一辈子原则的情况下,将自己能教的东西一股脑儿都教给后人,将能为后人所用的人脉关系最后进行一次稳固……正是最热的八九月间,萧宸却全身有些发凉,不敢继续想下去了。只是每每看着爷爷又似殷切又似淡然的笑容,萧宸都会有种恨不能伺奉身边尽孝的内疚,而且这份内疚还越来越强烈。

    而燕微雨的所谓很快调来公安大学任教的事情,似乎也不是那般顺利,直到萧宸即将参加地厅级进修班调研组第7小组去调研某地三农问题前,燕微雨才姗姗来迟地给萧宸打了电话,说她已经到了京城,让萧宸微微有些意外的是燕微雨的临时住处倒也安排好了。萧宸心中默然,也许……

    燕微雨是穿着新警服出现在萧宸面前的。新警服,并非指崭新的警服,而是指样式――她已经换装了九九式新警服。这套藏蓝『色』的新警服穿在燕微雨身上,素雅得体,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正直而清高的气质,在这夏天的一场阵雨中,更让燕微雨有一种空谷幽兰的气质。

    “这身警服,真衬你。”淡雅装饰的咖啡厅里,萧宸微笑着赞道。他的话说得很自然。

    “衣服好看而已。”燕微雨的神『色』只是欢喜了一瞬间,不知怎的,就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三分落寞。

    华夏人民警察换发“九九”式警服后,的确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