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现自己业绩和前任业绩的项目划分开,前任制定的规划因此不能延续下去。上项目时地方『政府』一般都不太进行科学论证,出现了很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情况。比如当时的计委投资司抽样调查的结果就显示,“八五”期间,齐东省重点工程95%不能还贷,这还是经济搞得比较好的地方。全国其他地方的『政府』投资状况完全可以想见。
不过,不靠『政府』也不现实。就是那时候的美国也不行。就算是美国,关键时刻还得靠『政府』。为了帮银行筹集资金,也为了帮银行控制风险,美国联邦『政府』授意房地美和房利美这两家“『政府』支持企业”,大量购入相关信贷资产。那么,“两房”的钱又从哪来呢?从债券市场中来。也是再问:债券市场凭什么相信“两房”的偿债能力?答案想必谁都能想到:凭联邦『政府』的担保。于是光华夏『政府』一家,几年下来就买了“两房”4000多亿美元债券。这就是『政府』信用的威力!
整个交易链条很复杂,但原理简单。购房者信用不足,联邦『政府』就用自己的信用补足。你不敢放贷?没关系,有『政府』担保你还不敢吗?次贷扩展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原因很多,但联邦『政府』为市场注入自身信用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
回到华夏地方『政府』的大量贷款。据萧宸的记忆,09年前八个月总计8万亿的天量贷款,其中至少5万亿放给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加上历年积累的贷款,还有当年以来急速扩大的所谓“城投债”,地方『政府』负债总量恐怕已远远超过5万亿。
如此巨量的信贷投放,又都是投向中长期基础建设项目,照理与银行的风险控制及流动『性』要求是极不匹配的。但银行不仅敢放,而且抢着放,原因有二:一是放贷任务压着,不放不行;二是『政府』担保,还不了由『政府』担着。这种企业信用不足,『政府』来补足的做法与美国次贷简直如出一辙。
那么,靠证券化能解决问题吗?当然不能。如果能,次贷就不会危机了。把炸弹换个地方,只是炸毁的对象不同而已。不炸毁银行,也得炸毁其他投资机构。而最可能的情形是:把所有人一起炸毁。
是坏账,就终究要有人埋单,这可以称作金融市场的万有引力定律。金融创新只能推迟问题或转移问题,却不可能解决问题。
地方『政府』上项目,历来是中国发展经济的法宝,并不新鲜。其实萧宸知道,就在现在,相同的故事就上演过一次。现在的情形与十几年后其实如出一辙,也是遍地的开发区,遍地的楼堂馆所,遍地的房地产项目。最终,在两位数通货膨胀的压力下,主管经济的洪副总理出重手治理,强压信贷,以经济“硬着陆”和持续多年的通货紧缩为代价,才算把局面控制住。
但萧宸不得不苦笑的是,自己虽然知道其中的坏处,现在却反而要顶风作案一次了。世界上的事情,有时候还真是难说得很呐。
“报了就好,余下的事情,等我回来了去想办法。”萧宸心里叹了口气,但却仍然不得不去做。他唯一能想的,就是希望自己能成功,届时不仅不会带来坏处,反而会真正地搞活地方经济,强化当地工业。
挂掉电话,萧宸躺在舒适之极的床上,等待明天的到来。
明天,他便要去英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