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一下当年你们读书的时候,学校有让你们交这些钱吗?”
这话,换来了一阵叹息声。
萧辰站起来,微微抬头:“同志们,有一句话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让我想起普鲁士时代的德国。德国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国民教育,着力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国民素质,从而为国家的振兴提供强大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对此,普鲁士元帅『毛』奇在普法战争胜利后曾经自豪地说:‘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同志们,我们党和国家也是很重视教育的,但是你们听听,教育战线的实际情况又是怎么样的!”
萧辰其实对现行教育体制很有意见,前几年有一次跟大姑就提到过,当时大姑还半开玩笑的说,让你来干教育部长,你打算怎么干?
萧辰还记得自己的说法,最根本的两点是:去掉分数制度,全民普及大学本科。结果大姑笑着说,你的想法是好的,国家照样也这么想,但想归想,实际『操』作归实际『操』作,现在的条件是不允许的。
萧辰还记得当时自己很不服气,教育这个东西,的确是投资大见效慢,可这种百年大计甚至千年大计,见效慢是当然的,谁能指望今年花了一万亿在教育上,明年就有十万亿的回报?可慢,也要干啊,德国不就是典型案例么?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早在1717年,普鲁士帝国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就颁布了一项《义务教育规定》,明文规定“所有未成年人,不分男女和贵贱,都必须接受教育”。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必须的义务,而国家则为它的公民提供免费教育,通过教育,灌输民族统一的思想,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当有些大臣劝威廉一世考虑办学经费问题时,国王斩钉截铁地说:“这些钱相对于我的长远收益来说,算得了什么?我推广教育,改善的将是我整个国民的素质啊!”威廉一世的儿子弗里德里希大帝继位后,也坚决贯彻义务教育的基本国策,于1763年8月12日亲自签署了世界上第一部《普通义务教育法》。
德国在发展教育方面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变革。主张公民受教育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在将来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其二是提倡教育和研究的有机结合。三是建立灵活的教育制度。四是职业技术教育十分发达。
德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19世纪60年代,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7.5%。在普及全民教育的同时,普鲁士还建立起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大学――柏林大学。国王威廉三世把豪华的王宫捐献出来作为大学校舍,同时保证国家必须对教学和科研活动给予物质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柏林大学的活力与人才培养,为德国强国梦想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也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