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章 你看我吃了几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衙后院,孟渊正要写一写荡妖见闻,就见有人找了来。

    “小孟爷!”来者着衙役服,乃是县衙的杨捕头。

    此人老道的很,手底下有些能耐,是入了品的。不过出身太低,没有家底,不成势力。

    而且此人擅逢迎,为陈守拙不喜,虽没罢免,却直接坐冷板凳了。

    孟渊和铁牛在县衙没有职位,但二人一直跟随陈守拙左右,孟渊还被陈守拙唤为孟贤弟,是故别人都当孟渊是陈守拙的远亲,且已有了名号,外人称什么小孟爷。

    当然,孟渊知道自己只是过客,也没刻意结交这些人,只冷眼旁观,见识人间百态。

    “杨捕头有事?”孟渊问。

    “有人来喊冤,请小孟爷去看一看!”杨捕头着急道。

    “喊冤?那去请县令便是。”孟渊不去。

    杨捕头靠近了些,小声道:“是跟小孟爷你有关。”

    “那就更不能去了。”孟渊摊手,“等县令来了,传我时再去。”

    杨捕头愣了下,他跟这位小孟爷不太熟,但知道是个和气的,虽天天拿着刀,却没见使过,倒是那个赵铁牛天天耍上几遍。

    至于是几品的武人,杨捕头也不清楚,只知那赵铁牛入品不久,想来孟渊也高不到哪里去。

    而且这位小孟爷更像个文人雅士,前天还在酒楼跟人比诗,不过好似肚里没墨水,竟被赶了出去。

    但不管怎么说,这位小孟爷是个讲道理的。

    杨捕头苦道:“小孟爷,你要是不过去,他们就要进来找你了。”

    说着话,他竟拉扯起来。

    孟渊见状,打量了一番杨捕头,笑了笑道:“那就去看看。杨捕头,到时你可得帮着我些。”

    “那肯定啊!”杨捕头欢喜应下。

    把刀挎到腰上,孟渊随着杨捕头一起,来到县衙大堂。

    只见这里竟热闹的很,左边坐着几个耄耋老者,一看就是德高望重的;

    右边坐着几个儒衫文人,一看就是熟读圣贤书的。

    门内门外还围了好几层百姓,竟没一个衙役在。

    “小孟爷!”一个中年文士端坐不动,手摇折扇,目光严肃又正直。

    孟渊记得此人,乃是县里有名的文士,人称祁先生,一向结交各家豪绅子弟,在县衙也说得上话。

    当然,如今换了陈守拙掌令,他自然就说不上话了。

    “祁先生有事?”孟渊环顾诸人,目光又落在祁先生脸上。

    “你吃了两碗面,给了一碗的钱!”祁先生一手摇折扇,一手指向缩着脑袋的老张头。

    孟渊看看祁先生,只觉此人正气凛然;又看看老张头,当真萎靡不堪;再看围观的诸人,有低笑的,有茫然的,更多是麻木的。

    对于这种诬陷的把戏,孟渊还真遇到过不少。

    以前被人污蔑嘴上一套,心里一套,还被人污蔑吃软饭,孟渊早就见惯风雨了。

    但看今日局面,却分明是做了局,是为自己,是为自己后面的陈守拙而来。

    可是,一群秀才,跑来污蔑一个武人,嫌我刀磨的不利?

    孟渊按着手里的刀,道:“老张头,方才我吃了一碗的面,给了你一碗的钱!”

    老张头缩着脑袋,也不敢应声,反而看向祁秀才。

    “他到底吃了几碗?”祁先生看向老张头,皱眉来问。

    老张头低着头,憋出话,“两碗。”

    “不可能!”杨捕头一脚踹在老张头屁股上,“小孟爷是县父母的弟弟,怎么能欠了你的面钱?”

    孟渊看向杨捕头,朝他点点头。

    “就是吃了两碗,只给了一碗的钱!”老张头叫苦道。

    “县父母来到河东县,整顿旧案,刷新吏治,是来给咱们老百姓一个公道!”

    祁先生起了身,朝大堂的空座上一拱手,“我今天就是要来讨一个公道!问谁讨?问县父母的弟弟小孟爷!为什么?他吃了两碗面,只给了一碗的钱!这公道吗?”

    他看向诸人,接着道:“既然县父母的弟弟带头不讲公道,那县父母还是县父母吗?县父母真是来给我们主持公道的吗?”

    大堂内外的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姓祁的!”杨捕头走了出来,“小孟爷最讲公道,怎么能欠一碗面钱呢?你亲眼看到了?”

    “哈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