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还是不由自主的认为袁树是个小孩子,所以威胁没那么大,所以一旦被袁树犀利反击,很容易心态失衡,然后失败。
这帮人大多数都没有给袁树带来什么真正的威胁,只有一次辩论给袁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不仅是因为与他辩论的那个人有点意思,还因为辩论的内容很是敏感。
那个辩论对象,叫做贾诩,表字文和,凉州武威郡人,二十岁,才被举为孝廉不久,正要去雒阳担任郎官。
他途径右扶风,听说了神童袁树的事迹,很感兴趣,于是来到茂陵县听袁树讲学。
听了几日、旁观了袁树和其他人的几次辩论之后,他便主动登门拜访袁树,表示想要和袁树辩论一下看看。
袁树看着年方二十、血气方刚的未来毒士贾诩,很感兴趣,于是应下了他的挑战。
结果未曾想这家伙一上来就拿谶纬这种敏感的话题和袁树辩论。
而且他还是站在左氏春秋的立场上,引贾逵的言论,表示贾逵引谶纬之说解经,抓住了左氏春秋里的优势,确立尧为火德,刘氏为尧后,自然也是承继火德,由此得到了皇帝的欣赏。
“久闻袁君不读谶,不喜谶纬,然若无谶纬,尧不为火德,汉不得为赤,高祖不得为赤帝子,汉因何而立?不知袁君有何看法?”
年轻的贾诩眯着眼睛,细长的眼眸里透露出点点精光,有精明,有算计,还有一丝狠辣与果决。
当时在一旁围观的卢植、赵俊、魏甲等人都暗道不好,觉得贾诩这家伙很不地道,这一论题实在是切中了要害,不管袁树怎么说,都讨不到好。
袁树当时也觉得这场辩论很是棘手。
主要这种事情涉及到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关乎到汉帝国立国统治合法性的问题,稍有不慎,就是一顶政治不正确的大帽子扣上来,若是有心之人硬要作祟,还是够袁树喝一壶的。
当初刘邦起兵反秦,自号赤帝子,斩黑帝子——一条白蛇,以此为起兵象征,聚拢人心,所以汉帝国刚刚立国的时候,确立汉帝国为火德,汉帝国的官员们所穿的官服都是红色为主。
但是后面朝中相关的官员依照当时盛行的五行相克之说论证,秦为水德,土克水,汉代秦而立,应该是土德才对。
而且汉如果是火德,那刘邦就不该是赤帝子,而是赤帝本尊,既然是赤帝子,那就是赤帝所生的东西。
火生土——所以汉帝国应该是土德。
于是汉帝国的官员们又更换官服,从红彤彤一片变成了黄澄澄一片。
到了西汉末年,推出古文经学的刘向、刘歆父子闪亮登场,两父子从根本上推翻了五行相克说,改用更加温和的五行相生之说,得到了汉帝国的官方承认。
打打杀杀多不好?
还是互相谦让来得实在!
从此,五行相生说正式确立。
历朝历代之所以有更替,是因为王朝的天命到了时候,所以就要传承给下一个王朝继续天命,所以王朝之间的关系不是互相征讨、杀戮,而是正常的天命承继。
两父子重新推导了历朝历代的德行,从上古三皇五帝推导到了汉帝国,最终确立了汉帝国还是火德。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其中,他们直接把秦朝给忽略掉了。
为了政治正确,连秦朝是一个统一朝代都给否认掉了,不承认秦朝的天命。
但是这一说法其实还是有些问题,强行省略掉秦朝,怎么看怎么有些牵强附会。
所以到了汉章帝的时候,学者贾逵为了推动古文经学取代今文经学,引谶纬之说帮助左氏春秋解经,拿出左氏春秋里的记载,论证刘氏是尧的后人,承继尧的火德,进一步稳固了汉帝国是火德的说法。
这一说法得到了汉章帝的称赞,于是古文经学的地位由此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公羊春秋成就了今文经学,左氏春秋成就了古文经学。
也因此,古文经学本身就和谶纬之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你要谈论古文经学,谈论左氏春秋,基本上无法回避谶纬之说。
至少在东汉一朝回避不了。
而袁树几度公开表示他不读谶,虽然这和他出身阀阅高门的身份有点联系,但是问题在于你是在古文经学关西大本营学习古文经学,你居然不读谶,甚至还要否认谶纬在政治、学术中的地位。
你这是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