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将饺子唤作“角儿、角子”,州桥便有家极有名气的燥肉双下角子,每日都客满盈门,听闻连官家也曾使唤内侍出来买过。
湘姐儿一听便把头摇成了拨浪鼓:“没吃过,要吃!”
“好嘞,你们俩过来帮阿姊筛麦粉,阿姊先调馅,咱们一会儿便能吃上了!”沈渺便刮了刮她鼻子,先起身去灶房切菘菜。
济哥儿给湘姐儿穿完了鞋子,便抬着小板凳过来了。沈渺为节省开支一直买的麦粉是只经过石磨磨细,过筛了土块和小石子的,这样的白面里带有许多麦麸,看起来黑黑的,口感不好,但在后世科学的角度来说,麦麸其实很营养还减脂。
但济哥儿和湘姐儿实在都不需要减肥,沈渺也喜欢吃口感比较好的,不然拉嗓子!
所以她会让济哥儿用石臼将麦子再舂细一点儿,再用筛子过两遍,但这样一般也过滤不干净,还需要把麦粉再放在一个竹编的簸箕里,两手拿起簸箕,慢慢往空中颠,麸皮比麦粉更轻,就会随风飘出去,这样做出来的精白面便口感细腻了。
但也做不到后世那样精细,后世还能将面粉分成不同的面粉等级,如果宋朝也能有磨面机就好了,这样做出来的面食将变成真正的美味。
不过这简直是痴人说梦了。
沈渺自嘲地笑笑,将白菘洗净切碎,用盐腌上。趁腌白菜的功夫,她将鸡蛋煎成嫩嫩的,切碎,再将胡萝卜与葱姜一并切成碎丁。
之后便将白菘、鸡蛋、胡萝卜、葱姜全都放入大碗中,加入盐、五香粉、油、酱油拌匀,这饺子馅便调好了。
再洗菠菜,切成丝,用石臼捣出汁子。
济哥儿那头麦粉也吹得差不多了,沈渺便将翠绿翠绿的菠菜汁倒进面粉里,之后工序便与寻常饺子一样,加水、揉面、醒面,最后将醒好的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小剂子。
最后便是她的绝活:连擀面杖都不用,撒一些面粉防沾黏后,她将十几个小剂子微微压扁后,便叠在一起,一手转一手捏,翻个面再转两圈,没一会儿便同时擀出来十几张又圆又薄的饺子皮。
一边包饺子时便一边烧水,等饺子包好,在水还没开的时候便投饺子。
这一连串真功夫看得湘姐儿眼珠都发直了,她最近爱上了趴在灶台边看沈渺干活儿,沈渺做饭又快又好,动作从没有拖泥带水的,每一道工序下来,还会顺手擦一下灶台,收拾一下碗碟,于是台面上也永远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
湘姐儿眯起眼,感受着大铁锅里饺子在水里翻滚冒出来的热气,热气扑在脸上,湿湿热热的,阿姊忙中抽空,还顺手掏出身上的手绢,弯下腰给她擦了擦脸,她便在这样满是木柴燃烧的温暖中,轻轻搂住了阿姊的腰。
她真是太喜欢阿姊了。
***
煮饺子也是需要技巧的,在水里加一点儿盐,还要注意火候,所谓“开盖煮皮,盖盖煮馅”,中途要加三次凉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