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那古野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中并不使用),八百四十文为一市贯(非固定值,随市场波动,对标银价),一百文为一疋,可以换“恶钱”三到四倍。

    要是“恶钱”中的“恶钱”,像是用点力就能掰碎的锡钱铁钱,保守估计也能换六七八倍。

    没有看到有人用银子或金子,大概是大额货币,市面日常交易中用不太到,但可以换。他在一处街尾找到一家“银座”,客人可以用银判金判或碎银金沙兑换各色铜钱,但反过来不行,也不知道这算不算古代银行。

    兑换比嘛,大概一两金能换银40-50钱,看成色;一两银能换840文左右的永乐钱,也就是差不多一市贯,依旧要看成色,劣银肯定换不到840文。

    至于物价……

    以永乐钱为标准,米店中一石玄米的价格为八百零六文,一石精米的价格为一贯二百二十文,一石豆子的价格依品种不同,分别为四百五十文(黑豆),四百九十文(黄豆)、五百五十文(绿豆)、七百文(红豆)。

    荞麦便宜一些,一石的价格和黑豆、黄豆相当,依品质大多都在四百至五百文之间,而掺了麸皮沙子的陈年杂麦更便宜,三百多文就能买一石。

    至于一石有多少,这里的石通䄷(shi),一种容量单位,最初指一种装粮食的容器。

    古代想比较精确的称重很困难,特别是乡下,尤其困难,所以华夏古人习惯用容量来代替重量,依尺寸凿石,填满就算一石,汉朝的“秩比两千石(shi)”之类就源自于此。

    至于为什么现在读石(dan),这是因为朱元璋。

    他是凤阳人,凤阳方言里“石”通“担”,他管这字念“dan”,想来手下官员大概也不敢来一句“陛下,您在胡叨叨什么啊,身为九五之尊您要说雅言啊,您还当您是泥腿子么”,以免提前享受剥皮填草套餐,所以自洪武以后,这字就念“dan”。

    题外话不多说,曰本古代也照搬了“石”这个汉字作为容量单位,但容积大小改了,还改了多次。现在室町幕府时代末期,原野上手估了估,一石大概相当于现代120公斤略多的样子,份量不轻,一个人很难搬走。

    当然,重量不是很准确,1石=10斗,1斗=10升,1升=10合,他估算的是1斗和1升的重量,手感这玩意儿只能说大差不差。

    不过也该差不多,他记得以前在名古屋市立博物馆看到的资料,曰本战国时代的足轻一天的口粮一般是玄米5合,那1合=120多克,5合就相当于现代600多克,一斤二两多的主食,应该能保证一定运动能力了——米一煮会变多变重,特别是这时候曰本煮米饭通常用的是干捞法,份量只会更重,而且足轻不是只吃米,还有配发的酱、腌菜、萝卜干、芋头干、味噌之类,行军途中也会自己抢一些鸡啊鸭啊之类的副食品,勉强还是能吃饱的。

    还有,5合是日常训练时的口粮,战时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