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研讨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是何方神圣。

    “他肯定是笔名,谁会叫这个名字呢?像是搞数学的。”

    “岁数不小了,至少也得是个中年人,一些提点、感悟,不是年轻人想得到的。”

    “这人以小见大,写的是爱情故事,说的却是现下的社会……无所事事的人那么多,都没有工作,怎么能不生事呢?”

    正好,黄兴邦得知马识途本人回家探亲,顺道路过渝省《红岩》编辑部去蓉城(他本人已在蓉城定居),于是给他看了这位余切的作品。

    马识途的评价很高。

    八十年代的许多作品存在可读性不强,过于发散的问题,而这个故事却没有,契合马识途本人的创作理念:以读者优先,摆一个好耍的龙门阵(俚语:聊天,讲乐子)。

    他说,余切这个作品是为读者服务的,以读者为本。

    现在很多作家忙着搞伤痕文学,忙着控诉、表达,他们没有珍惜自己文字与读者见面的机会,错误的以为,读者会永远的看下去,对他们那套东西痴迷下去。

    有时候看看上面的文章,还不如我三十年代后期,当地下党的时候,和小衙门和机关结识过的那些小人物摆的龙门阵有意思!我去他们那坐冷板凳,喝冷茶,乱扯谈,摆龙门阵,听到了我难以想象的奇闻异事!

    事实也的确如此啊,其实仅仅是五六年后,到八十年代末,已经有很多作者感到“文学和群众之间曾无与伦比的亲密关系”已经消失了。

    为什么消失的如此之快,恐怕这是作者们该去反思的事情。

    适逢川省文协在蓉城搞研讨会,一些年轻作家和老牌作家前去参加,大家建议,让这个余切来研讨会上聊聊他的见解,正好也借此见见,他是何方神圣。

    黄兴邦的手里缺文章,他也跟着去蓉城公费旅游,和余切当面交流,最好是督促余切写一篇文出来,考虑要不要长期合作。

    余切有可能是一个高产作者,他符合高产作者的基本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