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腊月中旬,喧嚣了半年有余的京城终于慢慢沉寂下来,无论是京营士卒哗变,兵临奉天门亦或者引得朝野人人自危的"通敌案"都渐渐从百姓茶余饭后的闲谈中消失。
往常的这个时候,纵然是最为"兢兢业业"的官员也难免心思浮躁,提前下值,走街串巷,购置些家中应用之物;至于那些"清水衙门"的官员更是早就活跃起来,为自己来年的仕途而努力。
但因为这段时间,北京城中一系列的变故,官员们都是"勤勉"了不少,虽然心不在焉,但至少日日当值,不敢像历年那般放肆,免得被人握住把柄。
官员们虽然有些怨声载道,但市井之中的百姓们却是难掩喜悦,毕竟今年的辽东非但没有像往年那般,节节败退,引得辽民逃难,甚至还取得了"宁锦大捷"这样前所未有的胜仗。
继位不足半年的天子虽然也无法像戏文中的"明君"一般,日日开早朝,但也不像先帝那般不理朝政,而且还凭借着一系列手段,收回了部分军权,平息了朝中有些诡谲的局势。
如此种种,倒像是说书先生口中的"中兴之主"的事迹。
总的来说,京城之中一片祥和,人人都在期盼着来年,朝廷能够在辽东多打几个胜仗,西南的战事也能够彻底解决。
...
...
此时喧嚣了数月之久的朝廷也渐渐安稳下来,自从"通敌案"一出,朝中关于起复东林大佬韩鑛的声音便是戛然而止;一些踌躇满志,准备一举将所有"阉党"清除出京的御史言官也是偃旗息鼓,不再作声。
反倒是分散在各地的宗室藩王们"热闹"了起来,不少藩王都是一改历年的"高冷",主动给宫中递了折子,给天子问安。
坐镇河南开封的周王甚至接连上了两封奏本,请求入京面圣,恭聆圣训,虽然最终没有得到天子的允准,但开封府的周王仍是借着"国事艰难"的由头,主动向朝廷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