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浙西,当时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
文正公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
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文正公便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
又召集各寺院主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
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而言官们却弹劾文正公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
岂不知文正公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
那些言官大多都是饱学之士,却没有你一个不读书的孩童懂事,唉。”
说完这些,他忽然想到了什么,赶紧低声与苏允道:“我这番说辞你千万不能对外说,我乃是犯官,若是这番话传回京中,又有人要弹劾我攻击朝廷言官,到时候又是不好收场了。”
苏允看向苏轼,见其脸色颇有些惊惶,心中叹了一口气,随后赶紧点头道:“叔父您放心,侄儿知道轻重,绝不会外泄半句的。”
苏轼已经成了惊弓之鸟了。
听了此话,苏轼这才松了一口气,随即看向阿回道:“你也要注意,半句也不能对外说!”
阿回眨巴眨巴眼睛,点点头,心里却是想道:“对外说什么?你们说的这些,我半句也没有听懂啊!”
话说到了这里,苏轼已经没有谈话的兴致了,背着手走开了。
苏允没有宽慰苏轼,这个心理伤害还得苏轼自己慢慢化解,别人是帮不了他的,摇摇头,继续考察这块荒地。
随后苏允与阿回笑道:“阿回,想挣钱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