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5章 唐风(五)【大结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文安惊讶的看向皇帝,从他的眼神中品读出许多的温柔与慈爱。这个儿时的称呼,皇帝居然还记得。

    “小漠哥哥!”文安突然激动的呼唤了一声,一下扑到了李世民的怀里,“小漠哥哥!”

    “乖,我的好燕儿!”李世民紧紧抱着文安,差点也涌出一些泪来。

    三天以后,御医急报,太上皇怕是不行了。

    李世民带着家人赶到,齐齐跪于榻前。

    李适回光返照,支起一只手来:“皇帝……”

    “儿臣在此!”李世民急忙上前,握住了李适的手。李适的眼睛只能睁开一道儿缝了,浑浊的看着皇帝:“我终于是要走了,解脱了……不管怎么样,谢谢你这些年来的厚待和照顾。你是我们老李家的骄傲,是天下人的好皇帝。我过去见到了老祖宗们,会告诉他们。你很出色,很不错。”

    “嗯……”李世民无言以对,只能紧紧握着李适地手。

    “快立储吧……”李适艰难的转过头来。看向跪在榻前的那些孙儿们,说道,“太子乃国之根基,当早立以正人望。别再像我当年那样糊涂啦……早点立下太子,培养其威望德性,有助于人心稳固江山稳定。”

    李世民心中飞快地一动,弯上腰来轻声道:“父皇,儿臣当立谁为储?”

    李适停顿了半晌,用极低的声音说道:“景兴太平盛世,需要的是文治贤明之君。来延续你取得的辉煌。其实,只要你用心。以你的能力和你的妃子们的德行。从现在开始着手,哪个皇子都能培养成合格的储君,你并没必要为难的去选择。乱世立贤。盛世立长,唯此而已……”

    “嗯,儿臣知道了……”李世民缓缓抬起头来,看向跪在身前的妃子儿女们,宣布道。“朕宣布。立皇长子李铎,为东宫太子。李铎之母独孤墨衣。为皇后。”

    “好、好……好啊!”李适连连说了三个好字,突然一下顿住,手就软了下来。

    李世民大声呼喊:“父皇!——”李诵和文安更是大声哭号起来。

    太极宫和大明宫地钟鼓楼,响起了凄怆悠长的钟声。整座皇城,笼罩在了一片哀怨之中。

    大唐景兴五年十月十七,太上皇李适驾崩于大吉殿,享年五十四岁。举国哀恸,废朝半月操办丧事。

    与此同时,皇帝立下长子李铎为东宫地消息,也不捷而走。有人欢庆,有人失落,不一而足。

    大唐景兴五年地这一年,注定要被载进史册。就在这一年,大唐北伐、西征。拿下了草原、收复了河陇、击败了吐蕃。然后,太上皇驾崩,皇帝立下国储。

    为何要立长子铎为太子?

    这个问题,无数人思考了千百遍,得出千百种理由和结论。包括李世民自己,也思考了千万次,有过千万次不同的想法。

    到最后,万宗归一,结局和事实就是,李铎成了皇太子,入主东宫成为储君。孤独墨衣荣升为皇后,母仪天下统领后宫。

    太上皇的丧事,办得极尽哀荣。虽然他曾经不是什么好皇帝,可是现在皇族地威信已经深入人心,普天之下的臣民们还是给足了皇帝面子,都一起来哀悼太上皇。

    半个月后,李适风光出殡,厚葬于崇陵。按照大唐皇族礼制,在崇陵边修了房子,让李诵等人居住在此为父守孝。李世民因为是皇帝,可以不必守墓,但也必须守孝丁忧。

    寻常人家为父母守孝,要弃官归故土守墓。帝王守孝,除不可纳妃外倒没有别的特别限制。毕竟国事为大,犯不着皇帝都不当了去守着一块黄土。

    不过,李世民偏偏借题发挥,要在宫中吃斋念佛为太上皇祈福守孝,让刚刚册立的太子李铎监国。

    这一消息传出,满朝惊愕。但是,皇帝的决定,无人可以更改。

    隔天,宦官俱文珍就将年仅五六岁监国太子,抱到了高大地龙椅之上——李铎监国!

    群臣几乎都要疯了,不知道皇帝这样做所为何事。

    此时地李世民,却是安然盘坐在凌烟阁里。燃一壶好香,柄一盏青灯,念一本古佛。面前,就是太上皇李适的全身画像。当年,李适身为皇太子时因为平乱有功,图像也是配进了凌烟阁地。

    下朝之后,朝臣们蜂拥朝凌烟阁闯来,要见皇帝。等待他们的,却是一个冷面寒霜的大将军房慈。

    房慈往众人面前一站,正色说道:“陛下有旨,众卿各安本份守职守责即可。天下仍是那个天下,朝廷也乱不了。”

    众大臣一起愕然,只好垂头丧气的回去了。

    “诸位大人就请回吧!”房慈说道,“武伯苍大人请留步!”

    众人复杂的眼神一起朝武元衡投了过来,然后三三两两的退去。

    “武大人,皇帝有旨。只召见你一人。”

    “好吧。微臣去见驾……”

    凌烟阁的大门打开,武元衡脱掉鞋子,跪行走了进去。来到皇帝身边。

    李世民本来是端坐于画像前,手捧佛珠轻念经文,这时突然停住,说道:“伯苍,你来了。”

    “嗯,正是微臣……”武元衡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李世民转头看了武元衡一眼,不由得笑了:“武元衡,你跟了朕十多年了,可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地神情。你不会是担心,朕无心国事了想要遁入空门吧?”

    “不。微臣并不是担心这个。”武元衡说道,“陛下是古往今来少见的圣明之君。是绝对不会犯这种错误的。微臣只是担心。陛下让年幼地皇太子监国,会耽误许多的大事。而且,这样容易滋长权臣、权宦、形成恶劣党争。让后宫的势力也不断渗透到朝廷中来。一但如此,悔之晚矣!”

    “朕明白你的意思。”李世民胸有成竹的笑道,“历史上,不管是哪朝哪代的儿皇帝,都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可是你别忘了。朕只是守孝丁忧。又不是驾崩了。一切大小事务,仍然在朕的掌握之中。朕现在突然一下把李铎推上台面。是想让大家适应一下他的身份。让李铎也从小就有一种使命感。当然,最重要的是,朕就是要用这样方式,向天下人宣布,朕立李铎为储地信念万分坚决不容更改。今后的几十年里,李铎将以太子或是君王地身份,生活在大唐地天空下。天下万民,都要开始接受他这个身份。”

    武元衡浑身一颤,突然一下拜倒下来额头帖地:“陛下,微臣……有一事相求!”

    “讲吧。”李世民闭上眼睛,继续手捏佛珠。

    “微臣想……辞官归隐!”武元衡浑身趴跪到地上,根本不敢抬起头来,“请陛下恩准!”

    李世民的身体轻轻颤动了一下,默不做声,手里慢慢滚动着佛珠,眼睛闭起。

    武元衡,终于还是说出来了。

    皇帝立了李铎为嗣,那么,武氏一脉就成了配角。这些年来,李世民有意的培养着武元衡地力量,让他在朝中独立门户形成了一个派系。现如今,皇帝用雷霆万钧的手段,力主立下皇长子为储……那么,将来的年头里,武元衡这个二皇子国舅的身份,就会变得有些尴尬起来。将来,假如二皇子李淮有心夺嫡,那么武元衡就是他最大的依靠。

    反过来说,武元衡存在于朝中,对太子李铎来说,就是一个威胁!

    所以,聪明地武元衡,想到了辞官归隐。聪明地李世民,就在凌烟阁里等着武元衡,前来辞官。

    “为什么要辞官?”李世民语气淡然,“你一直都是朕最得力的帮手、股肱之臣。景兴大唐地繁荣与昌盛,有你最大的功劳。”

    “陛下……”武元衡长拜在地,无语泣然。

    这是李世民头一次见到武元衡流泪。

    “你就准了臣吧……”

    李世民的手指,紧紧捏住了佛珠,指关节有些发白。

    半晌,李世民说道:“伯苍,朕……真的很舍不得你。”

    “陛下,大局为重!景兴大唐盛世,良臣贤仕辈出,丝毫不缺像微臣这样的人物。”

    “武伯苍,却永远只有一个……”.前。

    武元衡一袭白衣长身屹立,面带微笑。

    俱文珍快步跑出朱雀门迎了上来:“武先生,你总算是来了!陛下让我在此等候,都已经有半月了!”

    “有劳俱大人了!”武元衡潇洒的拱手一拜,“请吧!”

    “先生快请上轿!”俱文珍急忙招呼人抬来一面轿子,“皇帝陛下说了,武先生是朕的挚交好友,不按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