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光绪十五年仲夏,烈日炎炎似火烧,大地一片焦黄,习惯性的夏季大旱,因为东南季风的虚弱,云雾雨水的稀少,而格外严重。
望着在阳光烈日下奄奄一息的玉米苗,许多农人唉声叹气,叫苦不迭。
在许多村子里,都有些神汉巫婆,开始了例行的求雨活动。
玉米苗已经打到了膝盖,却因为大旱而逐渐枯萎,最旱的地方,已经将苗儿旱死了。
也有许多的百姓,深入到田间,用笨拙的木桶,开始担水浇灌。
随着旱灾的加剧,更多的百姓,加入了浇灌抗灾的活动中,没有谁来组织,谁来号召,在求雨的同时,中国老百姓也很朴实地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周星在视察自己的百亩玉米田时,才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这些天来,他一直在构思着自己的宏伟计划,斟酌着细节问题,特别是几个化肥工厂的未来发展,叫他又兴奋又伤脑筋,这些事情,虽然他所知道,要真正地去做,却是另外一回事儿,他是公关的高手,却不是技术高手,而许多东西事业,确实需要技术基础。
“这么旱?”周星蒙了。
“是啊,爷。今年旱得真厉害,要是再有十天不下雨,也许,所有的庄稼都要绝收呢!就是那些浇灌了水的,也要旱得难结穗子。”
摇着扇子的周星,很有些惭愧,“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是《水浒传》里的句子,现在看起来,格外贴切。
要是大旱的话,别说这晚清年间,就是现代社会,也要惊恐不安,全国援手抗战呢。所以,周星立刻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他还指望这百亩的玉米丰收,给自己的化肥销售打活广告呢。
“浇灌!浇灌!”
“爷,我们正在浇灌呢。”
那些流民朋友,已经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对于周星,他们格外地感激,因为,周星对于他们,实在是太好了。有吃有穿有住的,还能指望什么呢?而且,周星这人,很有头脑,很有潜力,居然得到了皇家的赞誉,有前途啊,跟着他有面子!
流民们果然都在浇灌,男女老少齐上阵,也没有谁来指挥,都担着木桶,甚至孩子们端着盆子,从沟壑里取水,一盆盆地浇灌到玉米苗根儿。
“我们的竹筒灌溉?”
“爷,都在黄家,我们不敢去取。”
“好,我立刻去找!”
周星看看沟壑里,原来满满的清水,现在只剩下了半拉子,有的直接断流成为小泥浆坑,所以,他到了黄家,一说,庞二管家赶紧过来支持,原来,他忘记了这档子事情,黄家的抗旱救灾,还是很传统的担水法。
“庞爷,听我的,立刻去竹园里砍伐竹子,越快越好。有什么事情不对,我兜着!”
“好叻。”
怀庆一带的竹子,是中国,也可能是世界上种植范围最靠北的,虽然竹子不多粗,但是,使用起来却也不赖。
当下,黄家人分出人手,砍伐了大量的竹子,然后,用刀斧劈开,黄家有的是专门的竹艺工匠,劈开,挖通关节,然后再合上,至于合的严谨与否,其实无关打紧,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