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
游沧天的眉头顿时蹙起,同时他脑中猛地就想起了吕蒙最后的那一番操作:舍命飞扑关羽,在喷了关羽一脸血后,临死前还不忘笑称关羽中计。
乍看莫名其妙,可如果以吕蒙得了瘟疫为前提,貌似就说得通了。
逃无可逃,自己又身染重病的情况下,那干脆就放手一搏,试着将恶疾传染给关羽。反正自己横竖都要死,运气好就至少能拖关羽垫背,为孙权掌控荆州局势尽最后一份力。
“好个吕子明,真够狠的!”
游沧天略显忌惮地看了水镜鱼缸一眼,昨晚吕蒙死前的模样他也看到了。当时还不觉得什么,现在想起,竟是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他是越想越觉得这推测很可能就是真相,吕蒙本就是那种连身后名都不顾的现实主义狠人,临死溅仇人一脸血哪里够痛快?要溅一脸的毒血才过瘾!
他正感慨的时候,眉头又是一皱,小声低喃道:“等等,这吕蒙是在哪里感染的瘟疫?”
东汉末年,吴楚之地正是瘟疫肆虐相当严重的地区。说句不吉利的,东吴大都督一职貌似还带着“染疫可能性增加”这类的强力负面状态。
比如周瑜,人家美周郎当然不是小说里被诸葛亮“三气周瑜”给气死的,但真实死因其实更加令人叹息。
他是前脚才跟孙权提出征伐益州的战略方案,后脚就在返回驻地江陵,行至巴丘(今湖南岳阳)的半路上感染疫病,不幸病卒。
接任大都督一职的鲁肃也是壮年病逝。
虽然史书上没有细说他得了什么病,但考虑到鲁肃病亡的时间是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这个留名史书的瘟疫大流行之年,很难不将其感染的病症和瘟疫联系起来。
吕蒙如果是出征之前染疫,那问题就不大。可如果是到了荆州后才染疫的呢?
游沧天刚刚才查过,作为判断建安二十四年也发生了瘟疫的一个主要依据,便是在记载孙权生平事迹的《三国志·吴主传》里,在这一年有这么一句话:是岁大疫,尽除荆州民租税。
是岁大疫,后接的是“尽除荆州民租税”。这基本就是在说这场瘟疫是爆发在荆州地区了。
还有一个侧面依据就是在这一年里,魏蜀吴三国都有大量人才死去。
有的人是病死,有的人则是因为年纪比较大而去世,有些人则是战死沙场。
其中蜀汉和曹魏因为有着激烈的樊城之战和汉中之战,导致大量的人员损失。而东吴虽然和曹魏以及蜀汉发生了战事,但是在这一年的规模和惨烈程度远远不如樊城之战以及汉中之战,导致人员的损失程度远远不如曹魏和蜀汉。
所以东吴的人员损失主要是以病死为主,其中便有吕蒙的名字。而同年死去的人里,还有孙权的堂弟孙皎。
孙皎和吕蒙一样,都参与过夺取荆州的战事,也都是在战事结束前后的时间段里就因病去世。
虽然不排除这两个古人都是遭到“破伤风之刃”重创的倒霉蛋,但考虑到三国志里的那句“是岁大疫”,着实很难让游沧天不多想。
这里就要提一下于禁这位除曹魏宗室将领外,最受曹操器重的五子良将是怎么败的了。总结下来就是简简单单四个字:水淹七军。
古人早就知道“大兵之后,必有大疫”的道理。原因就是大量战死的人员无法及时地安葬火化,导致许多人尸骨暴露荒野,从而极容易爆发瘟疫。
“建安七子”的王粲在《七哀诗》中就说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同时,洪水爆发之后,许多人员或者动物丧命于洪水中,从而也会带来疾疫。水淹七军当时正处于八月的天气,许多动物和人员的死亡也就极容易带来疫病。
所以荆州的这场瘟疫,八成跟关羽主导的襄樊之战和水淹七军脱不开关系。
若是考虑到两年前的那场大瘟疫余毒未消,搞不好于禁麾下的七军士卒或许从一开始,就是带着不少的病原体南下的。
“不好!得尽快通知关二爷!”游沧天说着就要埋头下去,忽然想起不能这么空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