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霓再次见到了已沉寂许久的张良。
从水灾过去已有三个多月了,张良甚至没有回到扶苏身边,继续他们的养豕大业,成日不是呆在自己的房中,就是在咸阳城中行走,不知道在做什么。
青霓望向雕花柱子前站立的张良,谋圣此刻换回了男装,天阴沉沉的,似乎随时会倾盆大雨,张良眼中却含着奇异的亮光,仿佛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神女了然微笑,“你想清楚了?”
张良微微躬身一揖,“是,良想清楚了。这些时日,多谢娘娘收留。”
站在秦的角度,才会看明白,神女究竟对他有多宽仁。换了旁人,绝不会有耐心等着他一步步自己想通。
神女平静地道“既然想清楚了,那便不要让自己后悔。”
张良沉默了下来,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后悔,但是……“复国已经不可能了,我打算去旧韩地考官吏,若有幸能过,便在当地做官,为旧韩民出一份力。”
虽说秦律要求必须颇有家产才允许考吏,可法律是一回事,实际施行又是另外一回事。张良自有办法能通过家产审查。
神女瞧向他“吾还以为你会一直留在那里养豕,不入大秦官场。”
张良垂下眼眸,“我做不到。公子扶苏他是真心将那当场自己的事业,想要为民做事,我若一直把那当场一处避风之所,便连我自己都看不上自己。”
神女含笑望着他,似在欣慰,却也和以往没什么不同——于神仙而言,他归顺与否,也仅是一桩不值一提的小事吧。
张良抿了抿唇,收拢了一切复杂思绪,再次向着神女拱手弯腰,“良告退。”
回到自己的房里,早就收拾好的包袱摆在桌上,张良将之背起,想了想,又隔着包袱皮细细摸索,摸到圆筒硬物,是他放在里面的竹简。这才放心地背起包袱,离开国师府。
走之前,他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做。
张良去找了如今正在咸阳学宫中任职,曾经教他《礼》的老师,把那竹简交给了他,“夫子,这是良关于民间对神女的流言书写的一篇白话文章,烦请夫子替良投去报馆。”
那儒者在翻开竹简浏览,张良则回忆起昨夜的事情。
六国之间本是相互仇视的关系,然而秦灭六国,秦的强大使他们这些在自己国家废墟里悄悄苟延残喘的人,暗地里联合在了一起。但是,他们这些人各有各的据点,那一处地方本来是韩国之人汇合之地,魏豹是魏国公子,也不知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径直进了秘所。
甚至,在他不知情时,劝动了秘所中其余韩人,瞒着他,私自散播对神女进行指责的流言。
他们是想让神女对秦人失望,将之逼离凡间。
张良听说此事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祂救的是我们故国的子民,我们可以用千万种方法将祂逼走,唯独不能做如此狼心狗肺之事!”
那魏豹调笑“张子房,以往某怎么没发现汝是如此有良心之人?”
张良正色道“若是在两军对峙上,自然不论良心。若是对仇人,自然不论良心。可此时并非战时,国师亦非灭六国之人,良之心并非良心,却仍有着基本的是非。”
他抬眼,望向魏豹,“正如我记得那些是韩地之人,而同样受水灾的襄城,原属魏邑,你却忘了。”
豆大的雨点从天空落下,滴滴答答砸在瓦片上,不一会儿连成一片巨大瀑布,稀里哗啦的声音更像是将水泼到了魏豹脸上,令他面色难堪。
要知道,魏豹是魏国公子,不论魏国不灭时,他有没有机会登上王位,他能寻欢作乐,靠的就是魏国百姓对王室的供养。
而襄城县离临颍县离不过百里之距,襄城的人也有不少到达灵泉浸泡的,可以说,受了神女大恩。张良将此事摆出来,就差指着魏豹的鼻子说他忘恩负义了。
魏豹对此却不屑一顾“只要能反秦,是非不分又如何?”而张良环视其他人,也是一样的态度。
张良望着魏豹,肩头仿佛压了千钧之重。
他猛然意识到,在非怀念复国之人的眼里,他们这些心心念念要颠覆太平的人,究竟是一副什么样的嘴脸。
秦若暴|政,他们反秦是应当之举,可秦如今已在神女的协助下,令治下黔首越过越好,他们擅自掀起动乱,只会民不聊生。
“错了……”在这一刻,张良颓然地摇摇头,“是我错了。”
“张子房?”魏豹之前质问他是不是忘了亡国之痛,也只是在敲打他,从未想过张良会真的放弃复仇,然而此刻,魏豹心头涌起不详的预感,“你在说什么?”
张良不是应该痛恨秦国,厌恶秦国的吗?至少不该在这里,对着他们质问,为何要中伤秦国国师?
云层里闪过电光,如白龙游过天际,顷刻间晃亮了晦暗的室内,露出张良仿佛想通了什么,坚定的双目,“吾言尽于此。”他转身拉开房门,没入大雨中,渐行渐远,“尔等好自为之。”
在张良晃神的极短时间内,儒者已经看完了他想要实行的操作,赞叹之余,用因着经年握笔,指腹有薄薄一层茧的手,拍了拍张良肩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