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被县里的红卫兵砸毁了,现在只剩两个石墩子。仰面石壁上横镌“白龙古洞天”五个大字,古朴苍劲,气韵雄建。这石室有石榻,石塌靠着的两堵石壁上有题诗,刻有历代诗文,可惜也被当时的红卫兵敲坏得看不清。听那几个村民回忆这些诗文有一篇是东晋著名道学家葛洪刻写的。
洞西北方向的石壁上还有小洞,洞中很小,要侧着身子一个一个进去,赵云若无其事地拉着小雅的手侧着身子进去。看来赵云是吃到我的甜头了,有点控制不住了。我不能和他靠得太近,否则,容易出笑话,等到欲.火燃起来再去扑灭就为时已晚了!因此小雅一进入就悄悄地挣脱了赵云的手,和他保持距离。
里面更加阴凉,能听见叮咚叮咚的泉水声。虽然空间只有大洞一半,但宽敞仍可容百人,内有玉仓、石阁、石磨和直垂而下的石帘之类的景观,石如膏乳,不可胜数,玉仓里有一泓井泉,清澈甘甜。沿着石阁里长着青苔的阶梯往上爬则是像独步天下一样的“通天窍”,一线阳光透下,给这里洒下了些许温暖和明亮,下面众多的小石犹如引颈相望的鹤群,众星捧月般地环绕着洒下阳光与温暖的通天窍。面对如此美景自然要拍照,于是闪光灯闪烁了一番。
一行六人沿原路返回,出了白龙洞。向导又带他们五人来到湖边的一个渡口,分坐两只竹筏,上了龙神岛。岛上奇松与瘦竹竞秀,但现在是寒冬,看不见翠藤并野花争妍。此岛有一眼温泉,水温约75摄氏度,清冽见底,不停地从几个泉眼冒出热气泡,水汽氤氲,散发硫磺气味,可见水质含硫。
一行六人下山,回到石拱桥东头的那个泥墙木瓦的凉亭边,上了车,驶过石拱桥。一路上看见脚下的山溪像一群脱缰的野马在山涧间横冲直撞,嘶鸣着,吼叫着,向下游冲去。涧两边是风景如画的丹霞地貌。车队开了十来分钟,来到山溪边一块有一公顷大的坪地。此地翠竹掩映,鸟儿啁啾。竹林里有几眼温泉,正在冒着热气,使整个竹林水汽袅袅,让人恍如进入了空灵缥缈的仙境。竹林旁边有一砖瓦庙,大家跟着向导拾阶而上,进入庙里,只见庙里供奉着观音菩萨。观音左有大鼓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