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6章 王槐的三维,桓盛的暴力镇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利益平衡,但这样的事情是非常难做的。

    百姓好镇压,中间的官员,士大夫,统治阶层的反叛,你好镇压吗?

    你只能联合百姓去压制中间的统治阶层。

    可是人家也能联合百姓啊!

    无非是给钱给地。

    楚世昭平定起义之事,从官家的角度,首先就是要尽可能地去镇压这些起义军。

    想办法把这批人抓起来。

    避避风头。

    不能起手就招抚这些义军。

    不然就会形成路径依赖,这些义军觉得这一次我被诏安了,拿到了好处,下一次我再起义,可以再拿一次好处。

    这就跟侯君集一样,他以为他帮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从龙之功拿到了天大的好处。

    帮自己女婿李承乾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还能成功。

    先把祸乱的表象解决了,再去考虑根源。

    放任这些义军做大,带来的问题只会更多。

    而这些人都是劳动力,要是能收为己用,带来的实际收益更大。

    讲个冷笑话,大清雇佣农民干活是不给钱的,还要因为他们办事不利毒打一顿,但是八国联军雇佣农民,是会给报酬的,这就导致出现了很多百姓给八国联军当带路党。

    大周王朝现在缺少的就是这股公信力。

    老百姓们觉得你官府说话不算话,每次都说要做什么,可真到了要做事情的时候,却又什么都做不了,还要欺负他们,这都是被逼急了所致的。

    楚世昭估算了一下时间,顺着水路到江南,最快时间半个月就能到了地方。

    桓盛早他半个月就出发了,应该正正好好碰上这股义军,以桓盛的能力,镇压起事是不难的。

    但桓盛这人对百姓的态度并不温和,他自己就是豪强大族出身的代表。

    旧时代的官僚,又怎么可能和真正的基层共情。

    不过,有桓盛这样的强硬派顶在前头,等楚世昭到了,很多谈不拢的事情,他就能谈拢了。

    此时的桓盛。

    确确实实已经在应天府就职东南总督。

    在大周王朝,节度使这个位置是有实权的,总督这个位置更多的是名义上的地方最高长官,得看朝廷给不给兵权。

    不给兵权的话,在地方上,也就是名义上的地位和职务要比地方官员高一头,说话未必顶事。

    而桓盛被永晋帝派遣到东南这块地方的时候,永晋帝是给他任意调遣东南兵权的权限。

    只不过,话是那么说的,那也得看地方配合不配合。

    有本事的人,没有兵权,也能让地方官员头上找补,驱使他们办事。

    没本事的人,纵使有兵权,底下的人也能阳奉阴违,不听使唤。

    桓盛深知他在东南方向的重要性,所以到了应天府,就积极和这边的官员接洽。

    强龙不压地头蛇。

    桓盛到了应天府,没有去触碰地方官员的利益,他过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阐明态度,他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他要这么说,应天府的官员当然积极配合,只要不是来查办他们,刁难他们的,什么都能商量。

    这一趟,白袖军的起事,直接是将南方这一片区域的官员吓了一个半死。

    叛军在他们管辖的地方出现,这是要定罪的。

    无论平定没平定,事后肯定是有人要为这桩事情买单,而桓盛很清楚,这个时候,就是他获得权力的最好时机。

    他直接出来顶缸了。

    出事,他桓盛扛,但是你们这些地方官员要积极配合他,桓盛要兵要粮要权。

    大周王朝的吏治腐败,有人主动顶缸,这些人自然乐于看到,权力的给出是暂时的,他们肯定不信出了这档子事情后,桓盛还能全身而退。

    指不定就会被调遣回京,有这么一个领导愿意出来接过责任,他们立刻响应。

    到时候,你桓盛有多大的权力,就要接多大的责任,别看他们配合很热忱,等到出了问题,大伙联名弹劾,所有的问题那就都在桓盛的头上。

    奈何,桓盛是出了名的疯。

    这人要的就是高收益高风险,他不这么做,能那么快收拢权力在自己手上吗?

    而且,现在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