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世昭打跑的铁木真,一路横推西域那么多的国家,这难道还不是一种实力的证明吗?
【晟武十六年七月,大周王朝的故臣向楚世昭请示,希望能够复国大周,将国号再度更正。】
【楚世昭面对这些故臣的请求,坦然拒绝。】
【在楚世昭看到,大景王朝建立之前,大周王朝就已经灭国了七年之久,更重要的是,楚世昭的许多政见都和大周王朝的治政思路截然相反。】
【尤其是在大周末年的时候,楚世昭一心为国,反被诬谋反,这是他断然不能接受的事情。】
【“国既已亡,何故复周礼乎。”】
【“朕以民起,也因民而立景,若是复周,此置万民于何地乎。”】
【“难相忘困顿难行之日,垂泪而依之民。”】
【“景非我一人之国,一人之功,是天下人之国,天下人之功,以一人之功而废黜国家,再兴大周,实为视万民功绩于不顾。”】
【晟武十六年八月,楚世昭在长安外设立了万民碑,上面刻满了那些为战事而牺牲的名字。】
【同月,楚世昭回到了应天府,他将长安视为二都,而应天府才是大景的真正国都。】
【晟武十六年九月,楚世昭深知天下之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故此,他不为自己的功绩而沾沾自喜,致力于使百姓富庶之事。】
【深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楚世昭任用了以文俞、桓盛为首的官员,开启了晟武新政。】
【竭力整顿吏治,以缓解统治危机。】
【大景立国以来,长年累月处于战争状态,国家制度甚为苛刻严厉,各地官员治理国家,皆以考成法的方式,追求政绩,为政苛刻,治下的百姓压力颇重。】
【许多官员为了取得政绩,不惜制造冤假错案,这让楚世昭颇为头疼。】
任何政策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用久了,就会出现变化。
考成法的出发点,是让官员们兢兢业业,避免出现那种松弛感极佳,不务正业的官员。
可是太过于追求业绩,使用末位淘汰制的方式,就会逼迫官员去做事,有些地方明明没有什么案子,可是没有案子等于说是没有政绩,那么按照考成法,一个没有政绩的官员是不能升迁,只能滞留的。
那些渴望进步,想要在新生国家之中有一席之地的官员,就会想尽办法去创造业绩。
更有甚者是通过弄虚造假的方式创造政绩。
打个比方,比如说每年秋收,假设扬州这个地方的粮食产量是一万石,但是当地的官员为了取得额外的政绩,他上报朝廷,说扬州今年的秋收大涨,一共有十万石的粮食产出。
翻了十倍的数值,那么粮食能从哪里来?
又不可能是官员自己出,他们会想办法拿各种理由,让底下的百姓交粮。
明明楚世昭没有额外征收那么多的粮食,底下的官员却能因为考成法,为了政绩,而夸大了粮食的征收量,瞒住下面的百姓,哄住朝廷的君王。
而地方和中央是有信息差的,楚世昭又不可能面面俱到,真的知道当地的粮食产量有多少。
任何君王面对这样粮食增收的局势,都会觉得当地的官员做得不错,没有想到这些官员会通过压榨百姓的方式来收获业绩。
如果碰到几个不当人的君王,像嘉靖这种,他们甚至根本就不在乎底下的百姓被压榨了多少,只在乎这些征收而来的粮食能不能进入国库。
张居正的考成法,早年确实打造出了一批又一批真正为国家办事的官员,后期则是演变成了一群为了政绩完全不当人的政客。
功劳是自己的,锅是皇帝的,苦是给百姓吃的。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晟武十六年十月,楚世昭前往各地微服私访,不久之后,楚世昭取消了考成法,同年,楚世昭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招抚南方的蛮族。】
【晟武十六年十一月,在云南当总兵的蓝殊,因为南越常常侵扰边塞而感到不悦,在没有得到军令的情况下,擅自出兵攻打南越。】
【晟武十六年十二月,蓝殊攻打下了河内郡,收复了交趾,向朝廷表功。】
【楚世昭对于蓝殊擅作主张的做法很是无奈,但是这一次,楚世昭没有封赏蓝殊,如果大景王朝境内的每一位将军都照着蓝殊的方式去取得战功,那么大景王朝各地的总兵,都会学习蓝殊,四处开战。】
【晟武十七年,大景王朝的航海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很快大景王朝发现了夷岛,开辟了前往东瀛的海路。】
【晟武十七年三月,楚承巍自幼身处战乱的年代,对于行军打仗颇感兴趣,他常常想象自己作为将军的模样征战沙场,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