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1章 重新定义‘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正因为规矩不完善,所以总统才制定了《大汉宪法》。”众人循着声音望去,只见贾诩、曹操、荀彧、荀攸、任嘏、郑玄、蔡邕等人在教室门外。

    他们一直都经常来蹭课,来学习,因为这个原因,赵云将课堂设立在大汉大学,每天晚上八点到九点只讲学一小时。

    此刻的声音就是郑玄所出,“老夫受总统点化,把总统的善恶论结合所有典籍,取伪善存真实,整理了一册书籍,命名为《致良知》。”说着,边将书递给赵云。

    郑玄继续道:“老夫以为,这本书可以为大汉国学的基础,教化众人,认知善恶,去恶念,存善意,却又不恶善;不善恶。终有德者是能分善恶,分是非对错的人,这样的人才是具备人才的基础。”

    赵云看着手中的书,“不以恶为善,不以善为恶。可以,伯言,你说说是什么意思?”

    陆逊道:“总统先生,这句话就是不要以恶为目的去做善事,也不要以善为假象而去做恶。”

    此刻有几人眼中放光,周瑜,“《大汉宪法》是维护善恶平衡,善恶要共存!以往道家先贤经典中强调‘德’作为天地神秘力量的一面,而儒家则更侧重于“德”的道德和伦理层面,认为“德”是君主、皇帝权力合法性的来源,有“德”即意味着上天承认其“天命”,因而获得了神圣权力。公瑾此刻审视以往定义的‘德’,才发现一切都是为了谋取权力而愚弄人们的。而真正的德,是能分辨出是非对错,知对错,明善恶是非即是德。”

    庞统:“善恶需平衡!《大汉宪法》就是一条善恶的天平,也就是真正的德,有德,善恶自然平;无德,善恶即失衡,《大汉合众国宪法》也可以称为德法;并且时局会变,德法也会有局限性,公民的认知有局限性,对于真相的认知不够,所以需要随着时局的变迁不断的完善善恶线、德、法和宪法的概念,只要这些概念是正义的,公民就会认可它,然后遵循它。因此,这个宇宙需要我们不断去认知求真,不断去定义,不断去革新,让那些原本模糊的、不确定的变成清醒而确定的概念。”

    徐庶道:“本没有善恶,当善恶出现时,这时善恶之间便有了边界,善恶边界由心生,善恶在每个人的心中,善恶的边界并非黑白分明,是动态变化的,心生善受善,心生恶受恶;原本的德和法若是错的,坏的,模糊的,腐朽的,欺骗性的,那就推翻,重新立适合此刻的‘德’和‘法’,‘德’和‘法’需要不断的革新,不断的求真!”

    诸葛亮道,“善恶合一!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善恶可以定义了,当善变成恶时善需要恶来制,当恶危害善时用善来制。

    《大汉宪法》即善又恶,《大汉宪法》是善恶线,善恶之尺,就是规矩,之所以可以修宪,就是让宪法更加完备,更加适应现在和未来,但是要防止大恶修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