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一章 袁世凯之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当上总统后,他便有了宠恿其父“称帝”的想法,私下里曾经暗示过袁世凯,当时老袁虽然若有所思,但没有明确的答复他。

    德国之行,使他这种想法更加浓烈。在德皇设宴款待他时,便向德皇力陈中国也应当实行“君主立宪”。深得威廉二世的赞赏。威廉也把从前摄政王沣来访时,对沣所说的“强干弱枝”的理论,向袁克定复述了一遍,表示支持中国实行“君主立宪”,袁克定闻听大喜。

    前年年底袁克定从德国回来后,便向老袁转达了德皇的态度。当时老袁的表情有些爱味。似乎有所动心,既无明显表示支持,也无明显表示反对。其实摆在老袁面前的政治体制有三种:一是原来的封建帝制,显然不可取。二是正在实行的民主共和制,但是老袁觉得处处受制、并不得心应手。三是德国、日本、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

    其实老袁骨子里是倾向“君主立宪制”的,但是民国初定,共和深得人心。人心向背的情况下,老袁哪敢造次。即使在他的原北洋的系统里,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支持共和。再加上民国政治走向发生了重大变迁,一切都向有利于他的方面转化。尤其是卢一鸣提出的“过渡期”的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行,由量变到质变,取得的效果非常明显,有力的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虽然他没有明显表示支持袁克定,但是从那以后他似乎对袁克定更加倚重,许多军国大事都让他秘密参与。

    袁克定自然知道老袁的苦衷,心知肚明的情况下,开始插手军政事务。首先他向袁世凯提建议,让“北洋三杰”{龙——王士珍。虎——段祺瑞。狗——冯国璋。}之首的王士珍来京,代替段祺瑞主持军事。他私下里曾经接触过段祺瑞,攀谈过有关“君主立宪”的问题,没想到段祺瑞态度很明确坚决反对,袁克定碰了一鼻子会不说,段祺瑞由此开始厌恶他,因此他自然要宠恿老袁把段祺瑞拉下马。然而,老袁考虑要比他全面的多,鉴于平稳过度的问题,稳定是大局,老袁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一招不成袁克定又提建议,在总统府内设立海陆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为全国最高军事指挥中心,由大总统亲自掌控。这个建议很对老袁的心思,自然乐享其成,没有道理拒绝和反对。接着袁克定又在统帅办事处内设立“新军模范军”{实际上成立的是新军模范团}。训练的官兵逐步分配到北洋各军去,以达到逐步控制北洋各军为帝制所用的目的。

    接下来袁克定又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圈子,他已经等不起了,要形成既定事实逼老袁就范。借在北京小汤山继续疗养腿疾为名,竭力拉拢各种势力人物,组建以变更国体为目的的“太子党”势力集团。如中央的梁士诒、杨度、杨士琦、雷震春等,以及地方上遗老遗少等文臣武将,一时聚集在袁克定周围,形成鼓吹帝制的中坚力量。

    然而,不久以后,袁克定发现,杨度似乎对帝制不太热衷了,有些不屑一顾。其实杨度完全是受卢一鸣的影响,思想发生了变化,只是在表面上敷衍袁克定罢了。毕竟他是老袁的公子,得罪不起。可是袁克定岂能看不出来,气愤之余便在老袁面前说杨度的坏话,这也是后来老袁有些疏远杨度的原因之一。

    要说袁克定没有政治眼光,那是把他看扁了。自从北京广播电台开播以后,他眼光自然瞄向舆论界。利用舆论造势,无疑是一条效率最高的捷径。老袁曾利用舆论的攻势谋取了最大的政治利益,给他提供了一条成功的典范。在此启发下,他准备在舆论上开始造势,但是他选择的是剑走偏锋的模式,利用人们的无知和愚味,搞出什么袁家祖坟冒出了祥瑞,长出了一颗丈余长的紫藤,色鲜如血。最可笑的是,在祖坟里将旧石块刻写“天命攸归”等字样,加以人为地古化,然后深埋于地下。待腐蚀日久取出,送到北京来展示。作为朕兆谎称袁宝中坟侧,夜间不时有红光出现,照耀方圆里许等等。

    然而,就在袁克定做的风生水起的时候,晴天一声霹雳把打懵了,老袁的病情突然加重,而且继续恶化,竟然发展到连走路都困难的地步。老袁双腿肿的跟萝卜似得,按照中医的说法,女不上头,男不穿靴。洋人医生已经是江郎才尽,而请来的中医更是不敢把实情说出来。总统府顿时陷入一片慌乱之中,国府大员也好不哪去。然而,最悲伤的就是我们袁大公子了,所有的努力顷刻间化作乌有,更可气的是“太子党”成员立即四分五裂,真他妈是树倒猢狲散,双重的打击几乎让袁克定崩溃。

    袁克定总算知道了自己周围是些什么人,总算尝到了人生的悲哀。心灰意懒的他开始寻求最后的刺激。几乎抓狂的他要吃遍京城所有的馆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