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4章:魏王勾结高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的摆摆手:“我是说假设。”

    “啊!”

    李元昌有些懵,怎么又成了假设了。

    而后反应过来,方才那话中含义。

    “殿下,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做。”李元昌问道。

    李承乾想了想,道:“想要完成此计,其中关键,在于高丽王族。”

    “这些话,不能从我们的口中说出来,而是要从高丽王族的口中说出来。”

    李元昌感觉脑子有些不够用:“他跟崔文圣合作,又怎么会帮我们说话。”

    李承乾淡淡道:“只要是人,就会有弱点,所以这就需要接下来的调查了。”

    “找到他的弱点,掌控他的把柄,此事自然就成了。”

    李元昌不知道怎么说,他感觉这是办不成的事情。

    不过看到太子好像很有把握的样子,也就不多想了。

    反正听太子安排不就得了。

    这次回来后,李元昌就感觉自己变了,好像变傻了。

    仔细一想又不对,应该是太子变了,变看不透了。

    在他面前,自己好像成了个傻子。

    曾经太子是以杜荷为中心,现在什么运筹帷幄的事,都是太子亲自负责了。

    算了,左右看不懂。

    那就不看了,跟太子走就好了。

    吴子清跟崔凤珠的事情,看似在长安好像没有太大的波澜,可聪明点的人都知道,对于世家来说,影响挺大的。

    原本七望族的嫡女不外嫁,现在清河崔氏开了这个头,以后要怎么去回绝别人。

    难道说连个南方来游学的寒门,都比不了吗。

    这种事情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短时间内自然看不出什么效果。

    唐初的世家还是稍微强了点,主要是李世民也想以安稳为主。

    别看李世民好像什么事都没做,实际上在很多细节,政务上,一直在打压五姓七望。

    从贞观元年的渭水之盟开始,这样的打击便是润物细无声。

    一直到现在,世家的实力都在不断被缩减。

    李世民是真正的做到了治大国如烹小鲜,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降低五姓七望的实力。

    历史上,而到了唐高宗时期,已经可以出具律法,禁止五姓七望内部联姻了。

    而到那个时候,五姓七望已经没有了跟大唐叫板的实力。

    次日,李承乾从讲武堂调走了五十名学子。

    暂时恢复旅帅的身份,在李德謇的带领下,前往长安城外,操练五千府兵。

    “殿下这般做,有些影响不好。”

    李靖劝说道,毕竟他也是讲武堂副校长之一。

    太子私自调走讲武堂的学子,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引起陛下猜忌。

    “孤不过是让他们历练一番。”

    “在讲武堂中学的那叫纸上谈兵,实践一番,自然会有更深的认知。”

    李承乾的借口很牵强,但好歹是给了李靖台阶下。

    对于这等事情,李靖而已无奈。

    张阿难知道后,就汇报了陛下那边。

    李世民倒没太多感觉。

    魏王那边都把府兵换了人,太子让讲武堂的学子帮着操练,好像也没啥大不了的。

    “随太子去吧。”

    “是,陛下。”

    这件事就这么落下了,从更多的方面去说,相当于讲武堂彻底放权给了太子。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李世民不想打击太子太过的原因外,跟讲武堂的现状也有很大关系。

    先前李世民就把李靖叫来问话,了解关于讲武堂教学的情况。

    李靖的回答是:“讲武堂学子多是目不识丁,从未读过兵法,便是再好的老师去进行教导,也是无济于事。”

    “只能等他们有了足够的学识后,才能去领悟兵法中的内容。”

    这大概就是底层的悲哀了,大多数的府兵旅帅,都是从最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世家子弟,都瞧不上这个职位。

    类比后世,就相当于去小学教大学的微积分,就算是世界第一的名师来了,那也是白瞎。

    即便是对牛弹琴,牛还能跟你配合一下呢。

    其实李靖还有个猜测没说,也许陛下也感觉到了。

    当初成立讲武堂,招旅帅为学子的主意,是太子提出来的。

    如今的情况,也许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