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何在!”
林子易本来想着站在一旁看戏,没想到王勇忽然拍了拍惊堂木,喊了自己一声,微微一愣,连忙走上去拱手,“属下”一词差点脱口而出,到嘴边连忙改口,“吭,小人在!”
“哼,呆头呆脑,此案你审问有空,这是供词,你可有异议?”,多日不见,县尉王勇依旧没有忘记和林子易的“过节”,把供词往桌上一拍,端起酒杯开始喝茶。
林子易知道对方是借机给看口供,于是上前拿过供词,看了起来。
四份供词,两份出自一人之手,是那两个泼皮的供词,另外两份供词出自不同人之手,分别是王大德和刘垣的。
四份供词,从不同的视角交代了怎么拐卖人口,赵猛说拐卖了十五人,林子易仔细看完供词,摇了摇头,这何止十五人啊!
赵猛说的十五人,是琴馆这一年多来的失踪的人,那琴馆这一年多来,有将近二十个新来的姑娘,这些姑娘又从哪来的?肯定从别的地方拐来的!
没有注意到琴馆这些姑娘来历不明,或者说,注意到也假装不知。
几人供词的内容大致相同,只是各有详略。其中属于王大德的那一份供词中有一件事写得很详细,引起了林子易的注意。
上午刘县丞审问王大德时,为了把王大德抓进牢中,就随意找了个旧案,以强买强卖、贿赂官员的罪名把王大德关入县牢,林子易记得旧案的实情是,王大德巧买村夫李勇豪田,逼迫李勇之女李氏嫁人为妾。
当时林子易心里是很疑惑的,李勇既然得了王大德的钱,理应不缺钱,为什么又把女儿卖给人做小妾呢?
看到王大德供词,林子易明白过来。那李勇的儿子好赌,而王大德开了一个赌坊,李勇之子没少去那赌坊赌钱。不然,一个有良田的农户,家里怎么会没有余粮呢?
李勇去借粮,王大德趁火打劫,只用五两银子就买了李勇的五亩良田,不过很快,这钱就被李勇的儿子给输光了,迫不得已,李勇只好再去王大德家借粮。
这次,情况就不一样了,李勇成了王大德的佃农,王大德哪会肯借他米粮,直接忽悠李勇嫁女说自己的远亲世侄正欲纳妾,李勇的女儿年龄合适,怂恿李勇嫁女,而且还告诉李勇,世侄是个体面之人,虽然是纳妾,但是也会准备彩礼送过来。
李勇心动了,但是没同意。彩礼和嫁妆是同时出现的,要有都有,要无都无。他现在可以说是家徒四壁,拿不出嫁妆来,老骨头卸吧卸吧论斤卖也卖不了几个钱。
王大德看出李勇的难处,说:“你若是担心嫁妆之事?那不必挂怀,我那世侄仁厚,只是想要了却一桩姻缘,并不惦记嫁妆之事!”
听到这话,李勇心中大喜,回家与女儿商量了此事,她女儿向来乖巧,又春心萌动,虽然嫁为妾室心中懊恼,但架不住李勇日日念叨日子不行,最后答应了父亲,嫁给了王大德的远亲世侄。
这就是王大德王大德巧买村夫李勇豪田,逼迫李勇之女李氏嫁人为妾的案件始末,不过,这件事情还有后续。
王大德的远亲世侄叫郑名,此刻,就趴在县堂里。郑名还有一个表弟,叫做林大,此时,也趴在县堂地上。
郑名和林大就是那两个泼皮,至于是不是王大德远亲世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郑名的供词上,提到了李氏,李氏嫁于林大。
林大花了十两银子置办彩礼,见李氏模样峻峭、乖巧听话,起初百般呵护,过不到三月,就开始后悔,故意刁难李氏,郑名借机撺掇林大把李氏卖到临郡新安郡。
林大不同意,倒不是对李氏有了情意,只是觉得不划算,花了十两银子娶妻,卖妻也只能卖五两,不划算,不如留在身边,讲究着过活!
郑名看出林大的顾虑,说:“这李氏容貌俊俏,又乖巧听话,你把她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