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分钟的六次测温,体温变化也不明显,但有波动。
第一次是38.1℃,第二次是38.0℃,第三到第五次都是38.1℃,第六次直接成了37.9℃。
针刺后第三分钟,患者的血迹已经被清理干净,护士带着他到后面的大厅休息。
这期间林玉成依然是每隔十秒测一次。
第三分钟的六次体温波动不大。
前三次保持37.9℃,第四次升高了一点,为38.1℃,第五次又降回37.9℃,第六次降到37.8℃。
针刺后四分钟,患者已经坐在了休息大厅。
这六次测温能看到体温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基本每隔十秒就将0.1℃,第六次测温时直接降到了37.2℃。
针刺后第五分钟,林玉成同样测了六次,最后一次测的时候,患者体温降到了36.9℃。
这基本已经是正常体温了。
为了保持严谨,第六分钟他也测了六次。
患者后续体温变化不大,基本保持36.8℃左右。
仅仅这一个患者的记录过程,就已经惊呆了林玉成。
不仅是他,瑶京总院的那几人也都目瞪口呆,说不出话。
这实在太颠覆认知了。
五分钟,仅仅五分钟,患者的体温就从38.1℃降到了36.8℃。
别说他们以往有没有见过这种情况,这时是压根都不会去想的。
因为当下的所有权为技术以及研究资料,公认药物退烧或者注射退烧的正常周期是40分钟到90分钟。
一般来讲都是一个小时左右,也就是打点滴打到一大半或者快打完时,患者的烧也就基本退了。
但五分钟退烧,这要不是亲眼所见,基本没人会信。
林玉成测完体温之后,还问了患者整个过程是什么感受。
患者表达的也很简单,就是觉得发热消失了,喉咙不疼了,整个人轻松了不少。
记录完这个患者之后,林玉成让护士把这个患者的数据单独分开,并且写上患者挂号单上的基本信息,等下记录第二个患者时重新用一张纸。
记录完第一个之后,林玉成没有任何停留,又跑到采血窗口,跟进第二位患者。
之后的一个小时内,他一共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