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阳的灾民超六千人,除挑出适龄从军的近两千人外,酒坊那边只安排了不足一百人。
随后,新建灾民安置区,以及修建骑兵军营调走工匠和小工外,剩下的大多就是劳动力不足的妇嬬。
目前灾民最为紧缺的就是粮食,郡府不可能无限止的放粮赈灾。
时间短还好说,但凡日子长了,穷其嘉阳一郡也是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因此,思虑再三后,李浔采用了借粮的方式。
但凡愿意落户嘉阳的,每户皆借粮二百斤,待家中劳动力挣得工钱后,每月偿还部分粮款,直至还清为止。
做此决定,也不是想当然就定下的。
郡府那边有灾民的具体情况,家中有多少劳动力,有无新征入伍的,家中妇嬬等,皆是全部记录在册。
入伍每月有军饷,参与劳作的,每月根据从事工种不一,皆是有工钱可拿的。
这逃灾的灾民中,除了少数家庭中无劳动力和参军入伍的,剩余基本都有至少其中一项。
对与那种家中缺乏劳动力的,则是由郡府提供力所能及的活,并给予一定补助。
如此一来,短时间内郡府是要支出很大一笔钱财,但从长远来看,则是将灾民长期捆绑在了嘉阳。
等到时间一长,恐怕想赶这些人离开,也不会有人愿意离开的。
遭灾后,无人管,也就只有这嘉阳将他们当人看。
不但如此,还能做工挣钱,这样的好事那里能找?
李浔再去城北时,已经再难看到有灾民涌入嘉阳。
而临时安置棚中也只余下了老人小孩。
随后,转道去了新建的灾民安置点。
为了加快进度,除了一应工匠和小工外,秦简青还将城防营中不参加值守的城防军都调了过来。
看着热火朝天的安置点工地,李浔一阵感叹不已。
不过才几天而已,已经进入了挖地基的工序。
对于建房屋挖地基一事,也是李浔特地交待过的。
过去民间建房,大多都是选择一块看起来结实的地面,便开垒地基筑墙。
这种方式建造起来的房屋,平时看起来很牢固,但只要一遇到洪灾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基本没有不倒塌的。
为了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害,李浔强烈要求建造房屋前必须夯实地面,随后再挖出所需的地基沟槽,接着再以青石做为地基。
至于房屋的墙面则以加入稻草节混合而成的粘土夯筑。
这样的墙体,只要不经常遭受雨淋,用个几十年都没问题。
再来说说这房顶。
乡下的民房大多以平顶为主,这样的房顶但凡遇到大雨大雪天气,很容易就被压塌。
此番落霞州北边郡县的雪灾,就是因为这种情况遭成的。
为了保证今后不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李浔直接选择了人字顶。
不管是墙体上顶端直接做出人字墙,还是以木材做人字支撑屋顶,这样的房顶不知比平顶耐用多少倍。
而且,如此建造的房屋冬暖夏凉,住着也很舒服。
巡视的过程中,秦简青问讯赶了过来。
“王爷,工地上太乱,还是请移步草棚吧。”
如今这进了冬日,时不时就要下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