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引线被点燃。
淡淡的火星和呲啦声像一只火蛇,蜿蜒曲折向前,只留下火燎的痕迹。
登上海滩的李成梁,鼻尖嗅到若有若无火药的气味,立刻就被海上吹来的咸腥之风给冲得干干净净。
距离江河湖海越远,人就越不习惯乘船的感觉,所以,大明朝南方多出水军,而北方多出步兵、骑兵。
李成梁叛军,就是原来的辽东军,是在辽东镇附近土生土长了两百年的军户出身,别说是乘船,就连下水都很少。
毕竟,漫长的小冰河时期,让越靠北的地方越冷,在这嘉靖年间,辽东镇哪怕是在夏季,人的体感都不怎么暖和,更何况是春、秋、冬三季了。
一年四季,能下水的时间很短,敢下水的人,就更少了。
去年、今年,天气突变,辽东镇的天气逐渐四季分明,人也终于感觉到属于太阳的温暖。
但历来的习惯,使得辽东人不能马上下水下河,水性依然不怎样。
没坐过船,却出海东出,晕船,自然而然成了李成梁叛军大范围出现,且不能避免的事。
在半岛上,平壤、汉城,长达数十天的狂欢,让许多李成梁叛军本就掏空的身体,种种负面状况下,包括李成梁在内,身子骨、元气为之大伤。
这便是看到陆地,立刻就停船纷纷冲上海滩的原因,连秩序都维持不得。
这是人的本能行径。
几个“渔民”杀完,偌大的海滩就变得静悄悄地,李成梁敏锐觉得不对,可哪里不对,又说不上来。
脚踩着海滩上的沙石,柔软而又坚硬,等等,坚硬?
海滩为海水冲刷,沙石和泥沙之下,踩上去,一脚深、一脚浅是正常,坚韧也很正常,但这都和坚硬是两码事。
李成梁下意识地低头看下了脚下,只是,已经结束了。
长达数丈的引线燃尽,最终引爆了整个海滩下所有的火药。
这是锦衣卫新制的埋藏式火器,靠最为传统的引线引燃,之所以说新,就新在火药上,极不稳定,却极具威力。
霎时间,天地间形成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火光直冲云霄。
爆炸之下,连着海滩的海水为之向后翻涌,形成一股股浪潮,与之海浪冲激在一起,碰撞出无数水花。
海中浅水的鱼类,一个个在海面上翻起了白,有被海浪冲激撞晕的,也有被海滩上传来的强震震晕的。
哪怕早有准备,沈袠还是有短暂的失听,慢慢能听见声音后,耳鸣也一直存在。
那些距离海滩较近的尼子氏家军,耳朵、鼻子更是出现了流血迹象。
在爆炸中琉璃化的海滩沙石,被炸上天空后,纷纷扬扬又落了下来,像大块冰雹一样,一些倒霉的尼子氏家军直接被砸晕了过去。
沈袠这才明白,布置这场爆炸的大匠作的提醒,“火药的重量就是力量”,离远点的道理。
强忍着不适,沈袠拿起千里镜望向海滩的方向,蘑菇云还没有散去,里面的灰石,阻塞着所有窥视的目光。
沈袠只能暂时放下千里镜,说道:“做好准备,只要有人从海滩逃出,杀无赦!”
然而,只看到沈袠嘴巴动,却没有听到声音的尼子义久,不禁大喊道:“什么?”
沈袠这才反应过来,这会儿尼子氏的人听力受损,只能大声重复了下达的命令。
尼子义久再将命令传出去,所有人大呼小叫的,像刚开化的猴子似的。
命令层层下达,尼子氏家军在家将的率领下,守在了外滩的外围。
而在倭岛的锦衣卫们,也得到了消息,拿起了火铳、强弩,守在了尼子氏家军的外面。
虽然尼子氏的忠诚是经受过考验的,但沈袠和锦衣卫仍然怀着很深的戒备。
在布置爆炸时,沈袠还在担心爆炸不够大,对李成梁叛军杀伤有限,在爆炸后,李成梁率领叛军与尼子氏家军作战,尼子氏家军溃败的场景。
但是现实,却验证了锦衣卫都指挥使对未来战争的判断,火器、火药,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
只要判断准确、情报准确、火器、火药充足,以一敌百、敌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