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七十四章 不统计,不公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这三大生产基地,每一天都能为智云或威酷电子生产海量的各种电子终端产品,无数的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表,蓝牙耳机等产品通过各种运输渠道运往全球市场销售。

    不仅仅威酷实业这边订单爆炸,其他的一些电子消费产业的代工厂的订单也是持续爆满,不仅仅是智云和威酷电子提供的订单,实际上国内的一些手机厂商,包括国际品牌的代工订单也是超级多。

    今年的整个智能终端市场容量持续大爆,而华夏作为全球最为重要,也是主要的电子消费产品生产基地,不管是智云手机大爆,还是水果手机火热,又或者是四星,国产手机品牌的手机火热,最终都离不开庞大的华夏电子产业链。

    全球电子消费品的强劲需求,带来了来自全球的庞大订单,由此也带来了一定的用工荒。

    所以徐申学浏览新闻的时候,就发现了众多用工荒的新闻。

    看到这个新闻,徐申学又看了看旗下各代工企业,供应链企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布局,最后把视线投向了广大的内陆地区。

    是时候加大对内陆,尤其是人口资源丰富的地区的生产基地布局了。

    不然的话,过几年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生产基地,就会迎来用工荒,人力成本大幅度上涨等问题了。

    之前威酷实业已经尝试这么做了,同时为智云提供代工的立讯以及富士康,比亚迪等代工企业也在这么做,只是都是属于前期准备动作而已。

    现在的话,徐申学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快新产业基地的布局了。

    所以很快,他就把顾之明等供应链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叫过来,开始商讨这个产业链转移的问题。

    产业链逐步向人口资源密集,人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的地方转移,这是必然的,但是涉及如此庞大的产业链转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得慢慢来,有计划的来。

    并且这将会是一个漫长,并且持续的过程。

    也就是说,整个产业链的转移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性的。

    智云以及威酷电子旗下的供应链,将会不断的在部分新地区开辟新工厂,同时在部分地区里缩减工厂,尽可能的把制造成本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准。

    但是和水果,四星等的企业开始在其他国家进行产业链布局不同,智云以及威酷电子的产业链布局依旧会在国内。

    国内也有一大把便宜的地方,犯不着跑到海外去,尤其是水果倾向的印度,四星倾向的越南。

    这都不是成本的问题,而是其他问题……怎么说呢,智云这种级别的巨头企业,总是需要承担一些商业之外的责任,同时还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不能因为单纯的海外成本低,关税低等问题就跑到海外去建厂的。

    倒是一些纯组装厂的国产手机厂商,对此没太大的压力,可以跑过去海外搞整机组装代工厂以降低关税成本,进入更多国家的市场……不过大部分核心零配件还是要从国内进口。

    反正他们别指望核心零配件供应商,也就是智云旗下的各供应链企业也跟着他们一起过去。

    徐申学疯了才会跑到印度或越南,印尼这些地方,投资上百甚至几百亿美元搞芯片工厂、屏幕工厂等核心工厂……

    别说徐申学了,其他的核心企业,比如高通,英特尔,英伟达,台积电,四星等等也不会这么搞的。

    这些都是各国核心产业,不会轻易转移。

    智云旗下的一些核心产业链企业,比如智云微电子要出海,甭管去什么国家投资上百亿美元建先进的芯片工厂……

    那都是能上全球政治新闻头条的大事,那根本就不是商业上的事,

    智云就算想要这么干,也无法自己决定。

    所以对于智云而言,核心产业链的转移,寻求更低的制造成本也只能在国内搞,海外就别指望了。

    初步敲定了产业链逐步有序的进行转移计划后,九月份徐申学又跑到了琼州岛去了。

    这个月南门航天又将会发射一枚试验火箭用于验证海上回收技术,不过和上个月发射的是昂贵无比的五号火箭不一样。

    这一次发射的是四号小型火箭。

    四号小型火箭看,在南门航天里一直都是作为小型试验火箭使用的,之前也尝试过推出商业化版本,但是在市场上的反馈不咋地,运载量太小,性价比比较低,所以没人搭理……

    所以南门航天干脆也就不折腾了,直接把这玩意当成了各种试验平台,用来测试各种新技术。

    九月十三日,南门航天发射场里再一次发射了一枚火箭。

    单纯的火箭发射已经没什么新闻价值了,南门航天的发射频率是非常高的,今年都发射了二十多枚火箭了,为世界各国的机构或企业发射了大量的卫星上去。

    但是这一次的火箭发射却是引来了不少的媒体关注,因为这不是常规的商业发射,而是一次实验发射,用来测试海上回收技术,

    很多人都觉得,徐申学的第五次海上回收试验失败要来了。

    徐申学看着四号试验火箭发射升空后,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只是等待着后续的试验情况。

    火箭顺利升空,然后爬升到预定高度后,开始按照既定程序发动机关机,调整火箭姿态。

    调整姿态完毕后,火箭发动机再一次点火,然后推动着这一级火箭朝着地球快速奔去。

    南门航天的火箭回收技术,并不是全程自由落地,实际上刚返回的时候是会点燃发动机,用来推动火箭朝着地球返回的。

    火箭的速度极快,并且系统不断的调整方位,最后让火箭出现在了南门航天发射场的上空。

    南门航天发射场,是建立在距离海边的发射场,而海边的火箭回收船距离发射场并不远,用普通望远镜就能够清楚看到。

    一大堆媒体记者们扛着大枪短炮,对着天空中快速返回的四号火箭持续拍摄。

    此时的徐申学站在阳台上,拿着望远镜看着天空中的一个小黑点。

    随着高度持续下降,很快空中的试验火箭持续调整姿态后,把自身变成了垂直降落的姿态,其下降速度依旧非常快,咋一看上去彷佛有导弹攻击而落一样。

    就在人们以为这枚火箭将会高速冲向海面的时候,火箭的底部,顿时喷出了一道巨大的橘红色火焰。

    它再一次点燃了发动机!

    发动机喷出的巨大尾焰看起来非常的耀眼,哪怕是大白天里也刺眼的很。

    发动机点火后,火箭的速度迅速降低,从刚才人们担心它一头扎进海里的高速,变成了低速下降。

    但实际上,其下降速度依旧非常快。

    只是几秒时间里,火箭就已经下降到了距离海上回收平台只有区区数十米的高度,并且回收支撑杆已经打开。

    这个时候,无数人都在看着最后的回收步骤。

    之前南门航天的四次海上回收试验,其实都顺利完成了前面的程序,都是在最后的火箭和回收平台的对接过程里出现问题而爆炸的。

    南门航天的回收技术,其实已经非常成熟,在陆地回收的时候可靠性已经非常高了,今年二十几次商业发射,只回收失败了一次而已。

    也就是说,从升空,再到返回,到最后的对接前的阶段,所有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了,只要不出现什么额外意外,那么就不会出现问题。

    现在难住南门航天的,是火箭在最后的回收阶段里,和海上回收平台的对接问题……因为这海上回收平台和陆地回收厂不一样,陆地回收厂是固定不动的,但是海上回收平台,它就是一艘船……它是动态的。

    同时因为火箭的特殊性,留给火箭在最后阶段进行姿态调整的时间窗口非常短,基本上就是要一次调整姿态成功,不存在反复调整后降落的可能性。

    这海上回收技术难度,可比舰载机降落到航母上高太多了。

    在众人几乎屏住呼吸的最后几秒钟里,南门航天的四号试验火箭一级火箭,根据大量的传感器传输来的数据,由飞控系统的芯片进行快速计算,然后操控火箭进行最后的姿态调整。

    刚调整完毕,火箭距离海上回收平台已经只剩下最后十米不到的高度了,随后众人就看见了火箭直接笔直降落……

    然后,很多人下意识就愣住了,爆炸呢?

    说好的爆炸呢?

    好几秒过去了,咋还没爆炸呢?

    这个时候,海上回收平台里硝烟,水雾也散去了些许,随后人们就看见了火箭笔直的树立在海上回收平台上。

    甚至海上回收平台上的机械臂,已经按照固定程序伸出,对回收后的火箭进行固定以及后续的回收程序了。

    南门航天的这艘海上回收平台‘椰树林号’上头,此时并没有船员的,而是有船员在附近的配合船只上进行遥控操作。

    不过大时候,尤其是在对接阶段里,这艘船其实是自动运行的。

    一方面也没人愿意在这种海上回收平台上工作,太危险了……火箭回收呢,和被导弹直接砸过来爆炸也没啥区别。

    另外一方面人类的反应速度,跟不上火箭回收时候的快速速度。

    椰树林号回收船其实技术含量非常高,其安装的助推器以及自主姿态控制系统,能够让船只在风暴里都维持不超过3米的定位误差。

    同时在对接的最后阶段,火箭和回收船的对接精度更高。

    这可是动对动,有着大量外界影响情况下的高速对准误差,其技术难度超级高,甚至可以说比在太空里进行对接都更难。

    可以玩太空对接的国家或航天机构多了去,但是能玩海上回收的航天公司,只有南门航天一家。

    火箭成功着陆后,后续的回收程序都是系统自动运行的操作,包括机械臂,还有多个可行走的机器人。

    整个过程里,是没有人工干预的,也没办法进行干预不了……人类的反应速度是跟不上最后的对接阶段的精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