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叫做内阁主事,吏员,这些都属于六七八品的官,职小权重,而大夏朝议,以小朝为主,也就是这种改办什么事了,就找来相关的人开一个小会,定下来就办了,只有遇到关乎国体的大事才会举行大朝,而通常一般的大朝都是一个月行两次,月初一次,月中一次,不过规模也远没有正朝规模大。
“是,陛下!”周财得了夏羽的命令,当即打开那份折子,不过目光却是在在座的众人身上,咳咳了两声,轻轻嗓子,声音洪亮的道:“自从商部建立起来,已经组建起两支商队,一支陆路商队,一支海上商队,陆路商队以马车,驮马为主,主要经营范围为北部的鲜卑,西部的吴,清,天可汗国,大唐皇国,最近又开通了与辽东朝鲜人的贸易,这些商道都已经开通,尤其是西去的商道,将可能成为陆地贸易的一个新起点,所以商队的数量急需要扩大,由当前的三支,扩充到十支以上,大约需要马匹三万匹,马车两万五千架,另外为了囤积货物,还需要在几个地方建立仓库囤积点,大约花销需要两百余万银圆!”
“周老财,念叨了半天,你闹了半天就要支出两百多万,你也好意思在陛下面前开口,缺钱的话你直接来找我啊!我想首辅大人不会吝啬这点小钱的!”方献夫如今就好比一个暴发户,说起话来都财大气粗。
“你着什么急,我这不是先说小头让你有个准备,除了采购马匹,马车,采买货物,雇佣人员,甚至是随行镖师,这些花销全算起来大约需要九百余万银圆,这笔钱我商部目前的储备金也足够应付,不过接下来才是这个大计划的要点!”
周财说着,还绕了一个弯子,调足了在座众人的胃口,周财这才开口道:“陛下,各位大人,我大夏有如今之兴盛,岁入两万万两,靠的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是商税,而商税的大头有从何而来,对外贸易,如今对外贸易税金收取占据大夏岁入的六成五以上,而这其中对外海贸又占据了八成之多,可以说大夏岁入的半壁江山全靠海贸支撑,根据商部统计,大夏在册商船的数量已经突破两万余艘,纵横在整个大渤海海面之上,为我大夏源源不断的提供着税金保证,不过如今大渤海贸易圈已经趋于饱和,而我们的造船厂内每日仍然有二十艘以上的规模不断的生产着各类船只,这么多的船如果都充入大渤海,只会白白浪费资源,而我们的税金却不会得到增加,反而会加剧海商之间的竞争,反而不利于我们商业的发展。”
“你就不要绕圈子了,快说你的计划!”这些东西在座的人哪个不晓得,而且商部的这个计划,夏羽虽有所耳闻,不过他却没有得到具体的内容,原因无他,商部这一决策的背后充分的有着商部第一任女尚书的大手。
“是,陛下,不过在此之前,臣还要说一组数据,如今我大夏境内拥有船厂数目多达五百三十七家,几乎比圣元元年统计翻出一倍,而这些船厂里,具有实力的大型造船厂却只有不到四十三家,也只有这四十余家具备建造五桅大船的技术和资格,余下的造船厂中有近半可建造四桅帆船,余下的新兴船厂仍然在积累自身力量,但也只能建造三桅的货船,在大渤海里行船,三桅是底线,四桅是主体,而如今能建造五桅大船的船厂大多数都在为海军的战船升级换代打造战船,而五桅的货船每个月只有不到十艘的流在市面上,而且还多被大船商们争相买走。”
“前段时间,对外海的探索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效,目前商部从探险者手中买下的两份航海图,一条通往东南面的朝鲜半岛,一条通往江南,而我们如今手上还掌握着一个杀手锏,商部右侍郎沈大人可是大隋的首富,在长江两岸有着充足的人脉,各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么,一旦这条海上通道开通,我大夏的岁入将会再次鲤鱼打滚的翻上一番,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却需要大笔的投入。”
“外海航行,四桅帆船已经不占据优势,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只与江南的吴王国有了一些接触,对方也同意我们建立贸易集市,使部和我们商部与吴王国的特使已经初步达成了共识,不过从我大夏通往吴王国海路十几万海里,只能借助秋季的北风南下,然后在春初借助南风返回,也就是一年只能贸易一次,尽管与南方贸易利益巨大,但如果采用四桅货船,却远不如在渤海圈内的贸易利益,就算是与朝鲜半岛的贸易也有逊『色』,而且外海航行危险远比渤海大,只有大船才能度过风暴巨浪的威胁,所以我们要贸易江南,第一步就是升级大夏的造船场,五桅是底线,六桅将是主体,只有达到这个目标,我大夏税收将会提升一倍,甚至更多!”周财终于说出了最后的大计划的根本,那就是升级造船厂。
果然当周财说出来后,在座的人也微微惊讶了几分,因为在座的众人都晓得周财这几句话将意味着什么,造船业不比其他,是一项投入资本巨大,而且具有一定周期的产业,尽管利润空间也大,但是却需要积累,有钱确实能在短时间内建起一座船厂,但船厂的核心却不在船厂上,而是在造船人才上,大夏造船业的繁华让船工成为抢手饽饽,而吸引了不少青年成了一个船工学徒,但这人才培训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就算是使用流水作业法,一个船工也必须经过两年以上的时间成为一个合格的船工,而船工的数量无疑是限制大夏造船业发展的瓶颈。
造一艘四桅帆船,不算前面的步骤,就是最后的各种船体装配,也需要三百船工辛苦半个月才能完成,而随着船体扩大,可不是简单的加减,需要的人数也更多,打造五桅帆船需要四百五十余人,而如今大夏最大的灵夏造船厂,也不过只有八座五桅的船台,拥有船工八千,后勤人员以及其他的人员大约也有一千余,最多可同时建造十六艘只,当然这也是因为灵夏造船厂的位置限制了其继续扩大规模,而且也有对外输出船工,壮大造船体系的原因。
升级造船厂,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将造船厂扩大,核心的人要增加,而外围负责船体部件的各个加工作坊也同时要升级,而要等对江南贸易并没有赚取到大笔利润,并刺激船厂的自我升级,整个过程是漫长的,至少需要数年之久,要知道船只每增加一桅可不是单纯的多加一个桅杆,而是整个船体的变化,船身更大,建造起来也更加复杂,尽管灵夏造船场已经成功的造出了六桅的大船,但事实上这种六桅大船连海军都没有几艘,第一使用不上,而单艘建造价格高昂,何况海军战事少,每年都要靠着户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