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希望苏唐能坚持坚持再坚持,等待灵夏打通太子河水路。
灵夏城内阁,一张巨大的紫檀圆桌上,由谢安向夏羽提交了灵夏最新的税收政策,从烽火元年开始,灵夏的税收都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如果不是有每次大战之后劫掠而来的大批财物支撑,灵夏的财政早就已经破产不知道多少回了,收支严重的不平衡,低税收,商业过度膨胀,虽然百姓都很富有,但从某种意义上,灵夏并不富有。
烽火元年到烽火二年,灵夏从村到镇,领地只拥有数县之地,百业待兴,民生多艰,物质基础严重匮乏,百姓能吃饱肚子都算是幸福的,而为了激励百姓开荒种田,灵夏的政策基本上倒贴钱,提供耕牛农具,甚至提供部分免息的银两以鼓励报信垦荒,增加粮食的产量,而这个时候,除了一些特殊的行业外,基本上就只有最基础的人头税,以及低的可怜的田亩税,收上来的钱甚至还不够花出去的钱的几十分之一,全靠着战争中的掠夺维持。
烽火二年是很重要的一年,张居正的出现让灵夏迎来了第一次快速发展期,张居正提出的十令策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灵夏的税率,也就是十一税,按照田亩征收税金,并对不同的行业确定了一个基础的税率,这个税率按照不同的行业而有所不同,比如青楼,作为特殊行业征收高达50%的税金,而一些需要扶持的行业比如新兴的作坊大多只收取低于10%的货物税。
张居正的定下的低税政策,主要是为了促进灵夏农业,商业的发展,而这个也是夏羽点头的。
毕竟本来就穷的叮当响,就算收高税也赚不到什么钱,反而会抑制农业,商业发展,万事开头难,而经济更是如此,只要开了个好头,并向着良『性』循环起来,就会越滚越大,而如果上来就取重税,只会让领地一成不变,难以发展,步步维艰。
不过到了烽火四年,经过三年的发展,灵夏的领地在不断的扩充,农业和工商业等行业都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产业链条,灵夏商人之富可谓是闻名三河各路诸侯,虽然这个时候灵夏的税收也有了长足的增长,但依旧是入不敷出,与花销相比,仍然差了远,尽管灵夏又得到了一笔新财,但随着灵夏逐步的入主黄金平原,辖下的领地将被扩充三四倍,人口也会增加四五倍,而这么大的地盘,想要建设发展得要花费多少。
根据灵夏商会的统计人员统计,昔日大金二十余州县的广大领土基本上是一穷二白,可以说是白手起家,而现在灵夏两次得到巨额的资金其实就是将整个大金地皮刮了好几层积累到的财富,而一旦大金之地被纳入灵夏,灵夏将花费远比目前得到的金银还要多几倍的钱去发展,才能让大金之地赶上灵夏的发展步伐。
而其他各地,明州卫,苏唐,李梁,后金虽然都有一定的基础,但跟灵夏相比较起来,差距就很明显了,所以在枢密省定下军事战略的时候,内阁已经在制订战后的五年发展规划,至少要利用五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有可能完全的消化整个黄金平原,并让这里成为灵夏对外发展最坚强的后盾。
而税收改革无疑是重中之重,古代的税收基本上都停留在对土地的税收之上,而对商业上的税收却基本上没有,这也是为什么,南宋以半壁江山却年入数亿白银的税金,而到了明清却只有几千万的岁入,而作为明代最大的改革家的张居正在周紫晴的不断熏陶下,眼光明显更加的长远。
整个税收制度更加的合理,农业税收上,按照田亩征收二成到三成的税收,其中开荒心田免收三个月的税金,税金征收采取直接征收粮食为准,不准征收其他的税金,也就是说农业税就只有一个田亩税。
田亩税只是一个油头,大头是商业税,商业税主要是作坊生产货物时产生的商品税,随后就是商铺的运营税,特殊行业的特殊税等等税金,想比起田亩税来,商业税种类繁杂,数量众多,基本上覆盖了灵夏各个行业,而且有着周紫晴这个商业娇娇女的存在,这个新税制度更加的全面,而足够的严谨,而且征税不论贵族还是平民,无论是官员还是皇室全都在纳税者之列,并且在税法的第一排明文规定。
周紫晴和夏羽都来自现代,知道想刚要逃避税收其实有很多的方法,所以除了制定一个完善的税法之外,两人还琢磨制定了一个商籍,将竖立起以诚信为本,公平买卖,不偷税漏税等众多条件于一身的商人标准,而商人不在是随便买卖点东西就可以称之为商的下等人,商人将是一个尊贵的职业,一个同样可以让人敬重的职业,而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商人,而商人将会拥有独一无二的商籍,只有拥有商籍的人才能称为商人。
要知道每一个人出生就要有一个户籍,就相当于现代的身份证,而灵夏目前除了普通的户籍之外,还有着一种比较特殊的户籍也就是江湖令,也就是专门记录在案,拥有灵夏身份,遵守灵夏律法,如果在其他地方犯了事杀了人到了灵夏却不会被追究的江湖户籍,此等户籍将之颁发给江湖中人,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贱籍,专门为那些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