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老李原创短篇—纳底儿鞋及绣花布
我的老家在辽西农村,小时候,女孩子有两样必修的女工,一为做纳底儿鞋,二为绣花布。
纳底儿鞋,有的地方也叫千层底儿,很费功夫,也是考验女孩子是否心灵手巧的头门功课。
纳底儿鞋重在纳鞋底儿。
鞋底的材料取自袼褙。
制作袼褙的过程并不复杂,先用荞(白)面打一小锅浆糊,取一张大桌子,在上面按照或方或长方型铺上一层平时废弃不用的旧(碎)布头儿,在上面刷上一层浆糊,再铺上一层碎布头,如此反复,直至三四层为止,然后揭下来放到外面晾干,最后经过整形压平,就成了一张硬实规整的袼褙。
将鞋样子(依鞋底大小剪出的纸样儿)放在袼褙上,然后沿样子边剪下袼褙,再用白布条将剪下的袼褙包沿儿并锁边儿,这样,一层袼褙鞋底就做好了。
将几层袼褙鞋底用麻线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叫纳鞋底儿,纳鞋底儿需要锥子、顶针儿、纳鞋针,有时还会用到钳子。
纳鞋底儿时,将几层袼褙鞋底儿对齐,先从鞋后跟儿或鞋尖儿的边缘处开始,用锥子扎一个眼儿,然后再用穿了细麻线绳的纳鞋针穿过小眼儿,这个过程是很费力气的,尤其是往外拔纳鞋针的时候,鞋底厚时要用顶针儿顶,有时也会用钳子拽,当然了,如果遇上性格豪爽火爆的东北娘儿们,直接用大牙咬住针尖薅出来也是稀松平常的事。
纳底针穿透鞋底儿后拉出细麻线绳,隔两毫米左右回针,再用锥把儿缠紧麻线绳用力勒一下,一个针脚儿就纳好了,当整个鞋底布满针脚儿时,一只鞋底就纳成了!
为了达到更平整的效果,纳好的鞋底,有时还会被放在舂衣用的石板上用重木锤敲打一番。
将鞋面用纳鞋底的方法缝在鞋底上叫上鞋,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也是最难的,如何做到鞋面与鞋底结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