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5年,为完成秦灭六国的统一大业,秦王嬴政决定发起灭楚之战。
在战争的谋划上,老将王翦立主攻楚需60万兵力,未获采纳。秦王任命李信为大将,率20万大军攻打楚国。
李信误判战争形势,轻率推进,正中楚将项燕的诱敌深入之计。项燕率领主力追击孤军深入的秦军,李信惨败而归。
秦国军队战场失利后,秦王嬴政决定重新启用老将王翦,他亲自到王翦的家乡频阳,请归隐回乡的王翦出山,继续攻打楚国。
王翦要求秦王给他60万人的部队,秦王应允。公元前224年,王翦受命率领六十万秦军兵临楚境,但驻而不攻,楚军多次挑战均不应战,楚军疲而东撤时,王翦举全军主力歼击楚军,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楚王负刍,楚亡。
秦灭楚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王翦改变李信轻敌冒进的错误,采取避其锐气,敌疲我打的作战方针,取得秦灭六国战争的关键胜利,为秦始皇灭掉六国,最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战争背景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的统一战争进入到了最后阶段。
在此之前,秦在五年之内先后灭掉了韩、赵、燕、魏四大战国,俘虏了三位国王,燕国的国君喜逃亡辽东,山东六国,只剩下了齐国和楚国。
秦将王贲进攻楚国,攻陷十多座城池。齐国和楚国相比较,楚国要强大的多,攻打楚国的难度也更大。
楚国的面积大于其余山东五国,最大辖区面积涵盖现在的湖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贵州、山东、广东部分地区,在与秦国的小规模战争中多次取胜,在几次列国合纵抗秦的谋划中起着领导者作用。
齐国在战国后期奉行的是被动偏安的政策。秦国选择了先难后易的战争策略,先攻打楚国,再灭齐国,这样避免了先灭齐国,遭到强大的楚国牵制的被动局面,反而可以在灭掉楚国之后,剩下齐国就会不战而降。
战前准备秦国相继灭掉韩国、赵国、燕国和魏国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