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试图通过卡普政变推翻共和国。后者一定程度上得到国家防卫军、保守主义、民族主义、保皇主义的支持。此后的德国经历工业中心的血腥街道战,比利时和法国军队对鲁尔区的占领,1922年至23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债务重组计划及1924年新货币的引入。此后黄金二十年代到来,德国进入一段文化及艺术的自由繁荣期。即便如此,对《凡尔赛条约》的恨意仍旧存在,刀刺在背传说广泛流传,为此后二十年的反犹潮提供基础。经济仍然持续动荡,史学家称1924年至1929年间为“局部稳定期”。1929年大萧条对德国造成冲击。1930年联邦选举后,总统保罗·冯·兴登堡授权海因里希·布吕宁领导的政府不经议会批准采取举措。布吕宁政府采取财政紧缩和通货紧缩政策,导致大幅度的失业;1932年失业率高达30%。
1932年特别联邦选举中纳粹党获胜。在一系列失败内阁后,1933年兴登堡任命阿道夫·希特勒为德国总理。国会纵火案后,一项法令取消民众的基本权利,在数周之内首个纳粹集中营于达豪开始运作。《1933年授权法》授予希特勒无限立法权,由此其政府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极权主义国家,通过全民投票退出国际联盟(英语:German referendum, 1933),并开始重新武装化。
通过赤字财政政策,由政府支持的经济复兴计划开始实施,主要着重于公共工程领域。1934年的公共工程项目中,170万德国民众投入工作,由此获得收入和社会福利。最为著名的工程项目为全国高速公路[参32]。其他重要建设项目包括水力发电项目鲁尔大坝(英语:Rur Dam)、供水项目如齐利尔河大坝(英语:Zillierbach Dam)及交通枢纽如茨维考火车站(英语:Zwickau Hauptbahnhof)。此后五年内,失业率大幅度下跌,时均和周均薪酬上升。
1935年,当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