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关于皇、帝、王、天子、天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先演变的。

    一直是最高的上天之子,这个上天是天道,天地,是非拟人化的神灵形象,绝不是拟人化的神之子。

    同样,现实世界,没有神,天也不会说话,天子说的话就是天想说的。

    这也是为什么天子可以代天封神,原则上行使的是神权,不是王权。

    从字意来说,天子已经是最高了,实际权力,相当于天道的化身。

    毕竟除了天子谁敢自称天子,那就是必须死一个的,还能喘气说话的,谁才是真的天子。

    大家都知道,只有还能说话的才能让凡人明白什么是上天的意思。

    关于华夏神权与王权的演变,这个就不细说了,大家只需要知道封建时代统治者的统治合法性宣称,一定是来自天授或者神授就对了。要不然你没法解释为什么天下就是你一个人的,所有人也都是你的子民。

    也只有你是天子,这个法理上才说得通。因为人生于天地,自然要尊崇天地,你是上天之子,代表上天,所以你可以拥有天地的一切。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再误解“天子”这个称呼,只要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目前王权的最高称呼就是皇帝,神权的最高化身就是天子。

    天子,上天之子。

    甚至可以说是天道化身。

    还有就是天道。

    至于什么大道高于天道,这这个定义很离谱,甚至说莫名其妙。

    “大道”本身是一个哲学词汇,本意是指的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人类愿景,简单直白说就是:“大的道德”,至于什么是大的道德,那就是人的定义了;如果指道路,那就是:“人类应该选择走的光明正确的道路”,所谓大道就是崇高的人道罢了。

    人是大不过天的。

    古代的定义,天地就是包含一切,天道就是一切的一切自然的发展。

    人生于天地,必然是包括其中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切在天地面前都是平等的。

    “天道”的字面含义是天的运动变化规律。世界必有其规则,是为天道。所谓天道,即万物的规则、万物的道理,一切事物皆有一定的规则。

    华夏天道中华古老的天道,是华夏上下五千年文化核心名词。

    在中国古代儒学中天道常与人道相关联,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

    中国古代哲学家大都认为天道与人道一致,以天道为本。

    一些哲学家主张,天道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天人互不干预。如荀子主张“明于天人之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应“制天命而用之”。

    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天有意志,天道和人事是相互感应的,天象的变化是由人的善恶引起的,也是人间祸福的预兆。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还有一些哲学家认为天道具有某种道德属性,是人类道德的范本,天道是人类效法的对象。世界,必有其规则,是为天道。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一人之身心,唯有感悟一途,此乃天道也。

    所谓天道,即是万物的规则,万物的道理,一切事物,全都是有一定规则的,而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能量守恒定律。

    天道就是天地大道。

    这个天与地不是只是说物质上的天空和大地,而是对一切的概括。一切的一切称之为天地,一切的运行规律称为天道。

    无论怎么看,天道就是最大的。

    还有什么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这话就很扯淡,完全没文化。

    先说天地之数,《易经·系辞传·上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一三五七九是奇数,称作天数;二四六八十是偶数,称作地数。天数地数,奇数偶数,叫法不同,实际是一回事,都是对立统一的意思。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五”,就是一三五七九这五个天数;“地数五”,就是二四六八十这五个地数。亦即十以内的五个奇数和五个偶数。

    五位相得,是一与二相得,三与四相得,五与六相得,七与八相得,九与十相得。

    各有合,是五个天数合在一起等于二十五,五个地数合在一起等于三十。二十五与三十相加,等于五十五,这就是“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周易》的千变万化、神秘莫测,正是由五个天数与五个地数合成的“五十有五”的变化产生的。

    “五十有五”的变化产生六七八九这四个数,由六七八九的变化产生爻,由爻组成卦,所谓“成变化而行鬼神”即指此而言。

    从这一点就已经确定天道最大了。

    至于什么大道五十,大道之数压根没这说法。

    那叫大衍之数。

    “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这段话是与上面“天一、地二、天三、地四……”那段紧挨着的,主要讲筮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重点要说的是“大衍之数”。

    传本《系辞传》在讲筮法这一部分有错简和漏字。关于错简,宋人程颐、朱熹和项安世等已经觉察并作了更正。

    关于漏字问题,长期以来不见有人论及。这大概是古代学者对先贤过于尊崇,不敢有疑所致。

    因此,自京房、马融、荀爽、郑玄、姚信、董遇,以至朱熹等主流易学大家,都把“大衍之数五十”作了非常错误的解释。

    其实“大衍之数五十”,应为“大衍之数五十有五”,传本中漏掉了“有五”二字。

    非常明显,上文自“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至“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一大段文字,均在说明五十五是怎么来的。

    而下文突然不提“五十有五”,直言“五十”,这个“五十”从何说起?显然是没有依据的,也不符合上下文逻辑。

    其实东汉郑玄就已经对大衍之数漏字问题作了批注修正。

    《周易乾凿度》是西汉末纬书《易纬》中的一篇,又称《易纬乾凿度》,简称《乾凿度》。

    以及《乾坤凿度》又称《易纬乾坤凿度》或《周易乾坤凿度》亦有记载。

    郑玄对此批注时就已经对大衍之数漏字问题作了修正,这也是更为合理的。

    但是无论怎么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天道最大,这个是绝对没错的。

    从道理以及文化传承演变上来说,我找不到比天道更大的词。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说只能篡改大道定义的原因,因为除非再创造新的字和词并且赋予超越天道和宇宙的定义,否则就只能篡改某些语境下的存在的定义了。

    而从原则上来说,很多玄幻、或神话、洪荒等小说里面,天道才是更符合某些大道的概念。

    希望大家以后不要误会“天道”和“天子”这两个词了,现代网文给换个定义可以,但是必须符合道理,纯粹的口嗨就没意思了,为了大而大,反而是毁了文化的本意。

    起码在脱离了具体小说、具体的情景、语境、以及存在的特别定义后,某些词语还是要回归他的本意,大套小还能解释,小套大可就倒反天罡了,令人无语,惹人发笑。

    古时候因为文化的垄断和知识分子的稀少,以及话语权的掌控等原因,所有字词使用是非常讲究的,尤其是关于名号称呼,是重中之重,都不是随便用的。

    即便是现代,所有官方发文的正式用词也都是严谨小心的。

    唯名与器不可假手,就是这个道理。

    文字千年乃至数千年演变至今,蕴含之文化实在源远流长,其中含义随着社会变更而变化自是应当,但是也要符合文字之意义与之渊源,否则本身也是对文化的遗忘,枉顾真意乱编总是不好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