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见家长(2)
沈父没想到吴浩这个办法竟然是在调研的时候想出来的,现在的他觉得不应该把吴浩放在周墩担任县长,而是应该把他放在经济政策研究室等机构,给他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让他的才干彻底的发挥出来,想到这里他随口问道:“吴浩!如果我让你到首都来工作,你会有什么想法?”
吴浩听到沈忠国的问话,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低头仔细的考虑了一番后才慎重地回答道:“伯父!这个问题我不好回答,首先是我读书的时候老师跟我讲的一句话,当时我问他读书有什么用?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他是这样回答的:读书是原始资本的积累,读书能够培养了一个人的修养,能够开拓自己的眼界,能够让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然后把缺点改造成自己优点,更重要的是能够用自己所学的造福一方百姓,另外就是我参加工作的时间并不长,现在的我等于仕途道路上学走的婴儿,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所以如果能够让我自己选择的话我觉得自己应该留在基层,当然了如果上级非要让我离开目前的岗位我也会欣然的服从上级对我工作的安排,不过像您刚才说让我到首都来工作,虽然我不清楚是什么工作,但是我个人的观点是,无论那个干部如果没有在基础呆过他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干部。”
沈忠国听到吴浩的回答感到相当的意外,特别是吴浩最后的一句话,让他充满了好奇,他笑看着做在前面的吴浩,问道:“吴浩为什么你会认为没有在基础呆过他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干部?要知道你这句话可是会得罪千千万万上级单位的领导干部。”
吴浩闻言笑了笑,风趣而不失严谨地回答道:“伯父!因为是您我才这样说的,如果是其他人我绝对不会说这句话,至于为什么,其实很简单,无论那个干部他只有待在基层,才会有机会跟群众直接接触,这样才能了解到群众需要什么,因此今后他无论走到那个岗位上,只要这个干部的心里装着人们群众,那他在发布政令的时候才会从群众的实地需要出发,反而那些没在基层呆过的干部永远都不可能会了解到群众真正的需要,即使他们有深入群众,我敢保证他们看到的绝对都是地方『政府』事先导演好的一台戏,而那些下去调研的干部就是观众,试想一个观众能够真正了解到群众所需要的东西吗?到那时候他们制定出来的政策又能够符合群众的利益吗?另外还有一个那就是现在最普遍发生的事情“政绩工程”一些领导本身就从来没有在基层呆过,他们被下派到地方『政府』镀金时,为了搞政绩就很可能不按实际情况,凭借着自己心里所想的办法,没有科学依据的大搞政绩工程,在党校学习的时候我们还去过一个县,但是个县『政府』带着我们到当地一个刚建的大茶都去参观,这个大茶都建在离县城四十多公里的乡镇下面,坐车就足足半个小时,而这个乡镇的人口还不足八万,试想一个不足八万人口的地方盖了一个足以容纳下两千多户家庭的大茶都,结果会是怎么样,到处冷冷清清的,所有挂着茶庄的店铺全部关着,那些新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