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庄的土地虽不多,种的好了,也够一年的口粮之用。(138看书网网最新章节首发)不知多少年前,郭家庄的人就在庄子的西面用石头垒了一道拦河坝,凿了一条引水渠,引到郭家庄,吃水近了,更能浇灌田地,郭家庄的人每家都能够种上两三分稻田,逢着重要节日或是客人来了,就蒸米饭招待客人。每到夏季汛期,涨一次大一点的洪水,队长就得把全生产队的男劳力召集起来,重垒拦河坝,不然就没有水浇灌稻田了 。
这次五月当午的洪水照例把拦河坝冲得干干净净,郭世收因为会写几个字,人又老实,被村民们推举为生产队的队长,洪水退后,会计两个人户挨户地交代明天垒拦河坝。第二天,郭家庄的劳力们全体出动,垒了一天,简易拦河坝就垒成了。垒完拦河坝,劳力们就开始到郭家庄前的银河里,摆上一块一块的大石头,做过河之用。后来人们渐渐地对垒拦河坝之类的公事不那么热情了,原因很简单,种地得交农业税、特产税、统筹提留等各项税费,算起来,种一亩地一年还得倒贴赔钱,在生产队重新分地的时候,除了郭世凡没要求退地,几乎家家户户都要退,退不出去的,就栽上树,一块地上栽了,挨着的那块地不通风、没阳光,就种不成粮食了,也栽树,地上的树从这一块儿蔓延到那一块儿,种粮的地块儿渐渐少起来。有经济头脑的就种些花卉苗木,或板栗、杜仲等,再就是上过一点学的,像郭黎益就种起了西瓜,一年的收入远远超过种地。郭世收家的地上就在有一年回应政府号召,栽上了桑树苗。
那时武莜县的那位慈眉善目的老县委书记陈晴宇已经退休,在离任总结会上,说自己对武莜县没什么贡献,如果非要说有什么贡献不可,就是临退之前,把武莜县跑成了国家级贫困县,国家的扶贫款能够多往武莜县倾斜一些,让武莜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