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犹如远方亲戚似的。
他知道大哥这个秀才在国子监读书能够有“月粮”,也是因为马皇后的建议。
不是所有能读书的学生家里都能够支持一个壮劳力脱产读书的。
朱元璋才会关注一些贫苦学子,并且下令发放月粮,作为优待士人的一种手段。
王布犁背着包裹,在宫人的带领下,还没走出宫门。
他就看见检校三三两两请一些大臣入宫来。
许多人连官服都没来得及穿,因为太子要的是快速。
这些人被检校“请进”皇宫里来,着实是吓坏了,把自己干的所有坏事都过了一遍,不知道是哪一项事发了。
尤其是检校闭口不言,想要塞点宝钞都不行。
这种情况,放在谁身上,谁不慌张呐?
他们就在皇门口查验放行,耽误了一会。
王布犁二人走出皇门的时候,天已经亮起来了。
在皇宫外驻守一夜的平安等人见王布犁出来了,连忙问蓝玉呢?
“蓝将军还在宫内忙活,太子差你们送王典吏回家。”李景隆挥了挥手:
“走吧。”
平安便带着一队人跟着王布犁走。
其余士卒也都回军营里了,皇宫守卫一点都不缺失。
“王布犁。”
李景隆此时精神抖擞,破获假钞案,心情难免会极为兴奋,他根本就不想去睡觉。
“何事?”
“案子破了,你不兴奋嘛?”
“我破的案子多了去,有什么可兴奋的?”王布犁背着手慢悠悠的溜达着:
“还不如让我在皇宫里溜达一圈来的兴奋呢。”
李景隆知道王布犁说的是事实,可他这个“苦主”可是第一次体验全过程呐。
如今压在心中的石头被王布犁给彻底搬走了,心情自然是畅快,总感觉沉冤得雪了。
“你这个人着实是没趣了。”李景隆也有模有样的背着手:
“皇宫那是你能闲逛的嘛?”
“你真是胆子不小,怪不得敢夜宿皇宫!”
李景隆说完这话,平安等将士皆是感到震惊。
纵然平安是朱元璋的养子,他都没有在皇宫里睡过觉。
靖难之役。
朱允炆派前李景隆为大元帅,李景隆任命平安为先锋官。
可以说给朱棣添堵的建文帝手下大将,除了盛庸就是平安。
平安接连打败朱棣的部将,后又击败朱棣。
他在战事当中险些亲自刺死朱棣,朱棣幸亏有汉王朱高煦这个儿子在战场上颇为勇猛,接应了他爹。
后来朱棣决定再战,平安率兵迎战,又亲自斩杀朱棣大将,屡次击败燕兵,但是再一次交战当中,燕军陷入苦苦支撑,突然天降大风,刮的李景隆帅旗折了。
李景隆直接抛弃全部辎重,自己个先逃跑了。
朝廷军见主帅逃走,一下子就慌乱起来。
而燕军则认为天命在他们身上,自是大肆追杀。
据传闻白河沟里堆满了朝廷军的尸体。
此战之后,朝中许多人认为李景隆是故意的,怀有二心之人,要诛杀他,但朱允炆没有听。
李景隆被罢后的两年便是平安的主场。
他屡次击败燕军,再一次险些刺死朱棣,燕将当中无人能挫其锋芒。
朱棣在整场靖难之役当中,就针对平安、盛庸二人时才会经常有败绩发生。
但南军猪队友过多,平安最后被更加勇猛的朱高煦俘虏。
平安被俘后,燕军将士纷纷请求杀了他。
倒是朱棣感慨他爹所养的勇猛武士,至今就剩下平安一人不肯杀,就送回北平叫世子朱高炽善待他。
待到朱棣登基七年巡视北平的时候,翻阅名册时对着左右说平保儿还在世吗?
平安听闻后,便自杀了。
朱棣下令他儿子继承平安的职位。
“你话说的那么刺耳做什么?”王布犁翻了个白眼:“谁夜宿皇宫不是行董卓之事啊?”
“你我会做出那种事情来吗?”
“那自然不会。”
李景隆嘿嘿笑着。
在外面吹吹牛逼咋了,又没有皇帝的耳目。
通过这件事王布犁发现,大明官府目前就是个草台班子,充斥着大量的混子。
他先前还觉得朱元璋很可怕,实则就是自己给他加了滤镜。
现在看来,朱元璋面对一大堆不曾掌握的消息,也不敢自己亲自出手。
而是让他儿子出面处理,免得他这个皇帝当庭出错。
王布犁回头望了一下皇宫。
太阳从东边爬起来,最先照耀的就是皇宫的琉璃瓦。
而他自己前面还是一片黑暗的路途。
“你在看什么?”
王布犁随口应付道:“这个点,我还没怎么看过皇宫的模样呢!”
“别着急。”李景隆浑不在意的道:
“以后有你受的,瞧瞧这帮去上值的大臣们,天天起的比鸡还早呢。”
“确实。”
王布犁颔首,朱元璋在处理朝政上称得上是勤奋,尽管许多政策有点一厢情愿了。
他跟后世子孙崇祯相比,大哥别笑二哥。
区别最大的地点,便是老朱是真的敢大杀特杀。
而崇祯杀起为朝廷干活的官员一点不手软,导致最后许多人执行少做少错的理念,直接摆烂。
宁愿不做,也不犯错才是崇祯官场的生存之道。
平安等人都听得出来李景隆话里对王布犁的吹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