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铁矿,对他的便利太大了。
不仅能生产更高生产效率的农具,还能制造更加精良的武器。
朱元璋看了夏之白几眼道:“只要铁矿的话,咱倒是可以答应,但也仅限铁矿。”
夏之白眉头一皱,似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沉声道:“铁矿只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还需要配置一定的矿工,再则,为了更快实现盈利,臣希望,朝廷对北方的驿站,至少是一些不太繁忙的驿站,对铁企开放,以尽快收拢成本,实现创收。”
朱元璋沉思了一下,也是点头同意了。
彻底放开不现实。
但只是运送食盐的话,他并不是很介意,而且夏之白说的也没什么错,创办一座盐企,需要投入太多人力物力财力了,仅靠夏之白一人,想要在北方构建完成,没十来年根本就不可能。
朝廷是得开一些方便之门。
夏之白面色一喜,恭敬道:“多谢陛下恩准。”
朱元璋冷哼一声,脸色带着几分不悦,道:“你也别高兴的太早,咱是答应了你一些事,但除此之外,咱不会给与你任何的帮助,伱所说的那套‘商官’,咱也不会采信。”
“官就官,商就是商,岂能混淆?”
“又岂能混为一谈?”
“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过去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朱元璋面色冷峻。
即便夏之白说了这么多。
他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商人就是祸国殃民的。
也都是一群不事生产的蠹虫。
夏之白笑了笑。
他这次就没想过能改变朱元璋的看法,朱元璋对商业经济的轻视,根深蒂固,岂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动的?他之所以说这么多,一来是告诉朱元璋,他的确不通经济,让朱元璋去思考,另一方面则是奉行的‘开窗理论’。
让朱元璋开商业经济之道,朱元璋是断然不会答应。
但在这种情况下,向其索要一定的‘特权’,朱元璋却大有答应。
事实也的确如此。
他已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有了铁矿,他便能制造大量先进的生产工具,继而引动一场手工业相关的技术大突破,不过农业方面,夏之白并没抱太大期待,氮肥这玩意,不是一时半会能弄出来的,甚至不是集合大明一国之力能倒腾出来的。
那近乎要点满科技树。
以大明的科学技术,根本就做不到。
朱元璋自以为江山永固,制度长青,只要天下都按照他的想法去做,就能保障朱家天下代代传,殊不知,在生产力大爆发下,他所创立的体制,将会陆续崩溃,甚至就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他引以为傲的体制,就会开始崩盘。
夏之白道:“臣并不这么认为。”
“臣倒是觉得,天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非人力能阻拦,当天下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就会改变,若是不顺势,则势必为天下大势抛弃。”
“我会证明陛下错了。”
“也会证明给陛下看,商业经济才是未来。”
“甚至.大明真正的方向,并不是取税于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