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也是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姬御想通了,若是指望他自己来办成这件事无疑比登天都难,所以他才在此时提起这个想法,打算把功劳送给姬御,虽然可能姬御并不需要这份功劳,但是他确确实实是真心实意为了长芦盐业长久地考虑。
只见宋林甫更加起劲的说道:“首先肯定是要取消盐商世袭运销盐的制度,把引岸变成和盐引一般,允许任何人只要按规定纳税,就可以领取运盐票据,每票可以运销一定数量的盐,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参与盐的销售,同时也能增加了朝廷的税收,其次便是凭借运盐票据,盐商可以到全国各地去售卖,不再有区域的限制。”
听了许久的孙明方也补充道:“宋大人此法若是实行起来确实可行,这样有更多的人参与竞争,不光百姓们购买到的食盐的质量能够大大地提升,价格也会相对公平,而且由于运盐票据的获取途径变得更为容易,长此以往下去确实是大大地遏制了私盐的泛滥。”
显然孙明方也十分认同宋林甫的提议。
如此办法确实是好,这样一来想要更好的销售食盐,盐商们就只能打价格战,打质量战,同时由于朝廷的税收是固定的,不管盐商们如何定价都不会影响朝廷的盐税收入,同时也能抑制住盐商们能够快速的积累大量的财富,成为不稳定因素。
而且也解决了衙门过分依赖盐商的问题,此前贾武的事情也就不会再发生,不会让衙门对已经形成垄断的盐商们投鼠忌器,角色将会转换过来,变成了无数的小盐商必须依赖衙门才能存活,同时也瓦解了几位盐商会长各自的联盟,真可谓一举多得。
姬御听了之后也是十分的佩服,称赞道:“宋大人此法确是神妙啊!”
宋林甫谦虚道:“殿下秒赞了,下官也是思索多日才能得出的结论。”
宋林甫确实是很早就看出长芦盐业的弊端了,也是很早就在寻求解决之法,当前的局面他作为一个官场沉浮二十多年的老人自然对局势看得十分准确。
宋林甫自然看得明白,姬御注定是要离去的,那么这个位子恐怕注定要自己接手了,
于理而言,自己来到长芦之后从头到尾,每一项事务都有插手,各项业务也都已经熟悉了,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于情而言,这是姬御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这种时候有别人想来摘桃子,姬御自然是不可能同意的,而自己从跟随姬御来当长芦的那一刻起就打上了姬御的标签,自然称得上自己人。
见到姬御对自己的想法也非常的赞同后,宋林甫便乘胜追击的说道:“殿下,现在是改革的最好时机,如今的长芦正适合这样的方案,能加快长芦盐业的恢复,而且现在改革的阻力也是最小的,长芦的一众盐商们自然是大力支持,靳家明和贾武,贾武恐怕也无力反抗,正好靳家明刚刚接受了朝廷的官职,现在也一定不会和朝廷的政策对着干,长芦此时可以说是毫无压力,只要解决的了朝廷反对的声音,那么很快便能够实行。”
姬御听后,微微点头,对宋林甫的分析表示赞同,宋林甫确实是个有远见的人,对长芦盐业的了解也很深入,这次的改革方案,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宋大人所言极是。”姬御说道,“现在的确是最好的时机,我们必须趁热打铁,尽快推动这项改革,当然了,目前来说也只是草草的提议,具体真的能否实行还是要看陛下的意思。”
“那是当然,一切以陛下的决策为准。”宋林甫附和道。
姬御虽然没有打包票,但是此时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问题,这项政策目前来说对大周百利而无一害,皇帝自然没有理由拒绝,而宋林甫也知道姬御并不是一个浮夸的人,既然能如此说,他也定下心来。
商议完毕,三人便开始摆酒言欢,觥筹交错间,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次日清晨姬御与孙明方与衙门众人告别后,便踏上了回京的路程,同时还押运了第二批三百万两税银。
虽然姬御告诉过长芦的众人不用送别,毕竟现阶段大家都挺忙的,不过这个话好像没有起到作用。
出城之时庄元培、靳家明等人早已经等候多时了,毕竟姬御可以说不用送,但是他们不能真的不来啊!
姬御也是一改往日的冷脸,热情地与众人一一告别。
“殿下一路顺风!”人们纷纷喊道。
“多谢诸位!”姬御也是真诚的感谢。
马车逐渐远去,众人的视线也逐渐消失。
窗外的景色随着马车的行进不断变化,从城镇的边缘逐渐过渡到了开阔的田野,初升的太阳照耀在金黄的麦田上,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伴随着姬御的回京之路。
姬御静静地坐在马车里,望着窗外的美景,心中充满了感慨。
春风走马出洛阳,此刻才算正式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