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元末胥吏腐败之害的老朱,对此自然是比谁都清楚。
所以在大明立国之后,老朱便想着从源头上对这些胥吏的成分加以限制,规定了胥吏只能从家境殷实的农民中选拔。
但现在看来,这也依旧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
因此,不同于原历史上的郭桓案基本只针对各级主官,这一次老朱却连带着这些胥吏也一并整治了。
只不过还是那句话,萝卜好拔坑难填。官员缺口上面,除了国子监的生员外,老朱还可以整出个让罪官‘戴枷办公’的临时办法应对。
但面对这需求量比官员多了好几倍的胥吏缺口,老朱却是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法子了。
“父皇,小婿以为,这胥吏腐败的根本问题还是吏员本地化所导致。若是能够和官员任职一样,让这些胥吏、至少是胥吏头子们不能在本地任职……”
面对老丈杆子给出的难题,钱宽却是并未直接给出解决眼下胥吏大量短缺的办法,反而是把注意力放到了导致这‘吏治’腐败的根本原因上。
“另外,这‘吏治’腐败的另一个原因便是作为胥吏前途太过渺茫了,从而导致多数人做吏都只是为了以权谋私。朝廷应当如同官员升迁一般,制定出明确的吏员升迁制度。只要朝廷能给这些胥吏一个为官的希望,不但这‘吏治’能够大为改善,就是朝廷也能收获一大批实干能力强的官员!”
人嘛,来这世上走一遭,不管是为名还是为利,总得让人有个盼头不是?
说起来,在这一点上,元朝做得还确实比大明要好。
因为是异族入主中原的原因,地方主官大多都是蒙古人、色目人,缺乏治理中原地区的行政管理经验,所以元朝对于胥吏极为倚重,甚至以吏为师。
在这样的背景下,元朝的胥吏地位自然得到了大幅提高。大量胥吏因此被提拔成了官员,极大充实了元朝官员队的伍官。
而大明立国后,虽然因为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