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二章:匠籍改革的必要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80zw.la
    “啥,解除匠籍?不行不行,你小子可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要是此例一开,以后我大明哪来充足的工匠可用……”

    听到钱宽上下嘴皮一碰就要除去兵仗局数十名‘匠户’的匠籍,想都没想,老朱就毫不犹豫的开口拒绝了。

    所谓匠户,乃是指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户,如铁匠、木匠、石匠、船作匠等等。

    因为这些手艺多数都以家族传承的方式在民间流传,所以世代从事这一行业的家族自然就成了专业户。

    早在唐朝时期,如同上番戍卫的府兵一样,工匠每年也要在官府作坊内服番役二十天,称为番匠或短番匠,算是有了匠户制度的雏形。

    只不过,真正意义上的匠户制度,却还是后来的蒙古人建立元朝后才确立下来的。

    蒙古人最初设立匠户的目的,只是为了保证兵器和武备相关制造的需要,为他们发动战争提供稳定的后勤支持。

    所以早期的匠户,基本都是蒙古人在征服过程中从欧亚各地㨜掠收集而来的俘虏所组成。

    既然是俘虏,那这些人的地位自然非常低下。其劳动完全也是无偿性质的,只有最基本的衣食保障,人工成本可以说基本为零。

    因此,尝到了甜头的蒙古人在建立元朝后,干脆就把民间工匠家庭跟原来在战争中俘虏收集而来的工匠全都集合了起来,单独设立了一个匠籍,并规定这些家庭之后只能世代从事自己的行业,以方便他们继续压榨剥削。

    而大明建立后,老朱虽然打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但对于蒙古人确立下来的一些制度还是不可避免的有所沿袭。

    比如像匠户这种集中管理专业人士的制度,就就非常受老朱的青睐。就连他引以为傲的‘养兵百万而不费百姓一粒米’的卫所军户制,其实也都受到了这匠户制不少的启发。

    没办法,如今大明刚刚立国不久,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像匠户制这种几乎没有成本的好事,怎么可能不被向来秉承着花小钱办大事原则的老朱所青睐。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0zw.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