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可不仅仅人类懂。
事实上,这都是跟海洋生物学来的。
比如鮟鱇鱼,鱼头部上方有个肉状突出,形似小灯笼。那是由它的第一背鳍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触鱼用“小灯笼”当诱饵,引诱周围有趋光性的鱼类。
船上的诱鱼灯,也叫集鱼灯。
很多鱼类有洄游和趋光性的特点,所以在古时渔民就学会了用亮光来引诱鱼类靠近,然后再用渔网加以捞捕的方法。
“这灯有效果吗?”杨坚询问。
“还是有的,效果大小就不能保证。”
力哥还告诉杨坚,这种捕鱼方式,并非有电灯才开始的,历史很悠久,是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经验。
早期的“焚寄网渔船”就是这个原理,在以前出海捕鱼必须有3艘船配合作业,一艘是点燃很多火把引诱鱼群的“火船“,另外两艘拖着渔网围捕,称为“罟船“。
后来随着科技的革新,集鱼灯取代了火把,船的两边会各装上一支活动“张网竹竿“取代了罟船。
比如大家熟悉的鱿鱼,就需要这种捕捞技术,因为鱿鱼本身趋光性很强,所以渔民大都是在晚上才出海靠灯光诱捕。
“坚哥,不用你帮忙,坐着吧!我们干就行。”力哥开口道。
邀请杨坚出来,也不是让他干活的,而是蹭运气。所以,将杨坚当成吉祥物就行。
再说了,他们晚上这种捕鱼方式,其实蛮累的,真怕累坏杨坚,以后人家不跟他玩,请不出来。
虽然集鱼灯的发明大大节省了劳动力,但依旧改变不了这是一个体力活的事实。
两排几十盏一千多瓦的集鱼灯挂在船上吸引鱿鱼,大家就坐在灯下捕鱼。
像他们这样拖网的还好,要是钓鱼,那更辛苦。
要知道,那灯温度很高,站在下面几乎都能把人烤熟,而渔民顾不了那么多,就像流水线工人一样不停的重复着同一个动作:要不停的拉线、扯鱼、迅速装箱冷冻,一刻也没法停歇。
“那怎么好意思?”
杨坚也跟着大家干活。
就这么拖了半个钟,杨坚开口:“试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