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8章 父子坦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阁罗凤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之前张虔陀和鲜于仲通他们的恶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导致他对唐军的观感一直不好。

    高仙芝沉吟片刻,道:“陛下说过,南诏是大唐的土地,南诏子民,就是大唐的子民,陛下不会伤害自己的子民,唐军将士也不会伤害大唐的百姓。”

    阁罗凤闻言一怔。

    阁罗凤一直都以为大唐和南诏的战争,是一场对外征服之战,但没想到李琩只把它当做一场统一之战。

    ……

    继德六年三月,高仙芝去下关祭拜李宓后,押着阁罗凤,带上李宓的家人,班师回朝,留李晟镇守南诏,继续平定南诏残余势力。

    四月,高仙芝将阁罗凤押入长安。

    李琩对将士们论功行赏,给阁罗凤加封金吾卫大将军,让他住在长安。

    李琩在陇右道的时候,远征小勃律,平突骑施,收复碎叶城,拿下伊犁河谷,打大食,定西域,抗吐蕃,将大唐对吐蕃的防线,推到苏毗地区。

    李琩继位后,又平内乱,改新制,北收契丹。

    如今又南平南诏,文武大臣们纷纷给李琩上书,请李琩封禅泰山。

    李琩回绝了大臣们的请求,大臣们却再三揍请。

    李琩便在朝会上道:“你们都认为登泰山封禅是帝王的盛举,朕不以为然,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家家富足,即使不去封禅,又有什么伤害呢?从前秦始皇行封禅礼,而太宗不封禅,难道后人认为太宗的贤德不如秦始皇吗?而且侍奉上天扫地而祭祀,何必要去登泰山之顶峰,封筑几尺的泥土,然后才算展示其诚心敬意呢?”

    众文武面面相觑,没有说话。

    李琩见大家都不说话,又提出想出去巡视。

    然后,张镐站了出来,道:“陛下想出去体察民情,臣能理解,但现在太上皇所住的兴庆宫北墙尚未修缮,以前不修,是因为天下大乱,朝廷财政紧缺,但若陛下此时外出,天下人会以为陛下贪图享乐,忘了侍奉父母。礼制规定,儿女侍奉父母,要让他们冬暖夏凉,陛下这样做,我很不安。”

    李琩觉得张镐说得对,道:“张卿说得有理,朕立刻下令,修缮兴庆宫,并亲自主持。”

    张镐道:“身份境遇不同,孝有不同,陛下作为君主,最大的孝在于继德,修缮宫殿这样的事,交给工部去做即可,陛下的精力,应放在政事上。”

    从改制开始,张镐就一直在“怼”李琩,但李琩不仅没有把他怎么样,还让他升官。

    究其原因,是因为李琩知道张镐不坏,而且没有心机,他的所言,是为了大唐考虑,所做并不出格,李琩纳谏最好,李琩不纳谏,他也听令行事,办事能力也强。

    李琩给他“怼”得没有话说,只得道:“那朕便下令,让工部给太上皇修缮兴庆宫,另外南诏如何治理,诸位议一议。”

    李琩说罢,起身离开。

    次日,太监来报,说阁罗凤求见。

    李琩接见了阁罗凤,阁罗凤和李琩聊了几句话,便要请见李隆基。

    李琩同意了,并和阁罗凤一起去。

    花萼楼里。

    李琩和阁罗凤给李隆基行了礼,两人坐定。

    阁罗凤沉默半晌,问道:“张虔陀凌辱臣,向臣征求财物,太上皇知道吗?”

    李隆基怔了怔,点点头,道:“大唐与南诏的战争,根本原因是南诏势力的膨胀,和大唐争夺滇东,孤不打南诏,孤的后代儿孙们,也会打,十八郎不就把南诏打下来了?”

    阁罗凤叹了口气,道:“若不是张虔陀等官员胡作非为,臣不愿与大唐为敌,臣只会往南边打,带着南边臣服大唐。”

    李琩插话道:“南边也是大唐的。”

    李隆基和阁罗凤同时望向李琩,神色惊讶。

    李琩道:“日月所照,江河所致,皆为唐土。”

    阁罗凤无言以对,依次给李隆基和李琩行礼,退了下去。

    李隆基转对李琩道:“十八郎有如此功绩,阿爷就放心了,看来大唐江山交到你的手上,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李隆基言辞诚恳。

    李琩望着李隆基,并不觉得李隆基是虚情假意。

    李隆基原本是一个聪明非常、充满魅力的人,只是在权利顶峰呆久了,逐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