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明鉴,天下百姓皆因虔信道教而崇尊君上父老,此乃治国之本,万不可怠。”左仆射陆鸿继续高声劝诫,“犹在此时,异教纷起,匪众作乱,更需清明教义安顿人心。而青峰山历受戎州百姓拥戴信任,此诚可为助,绝难舍弃。无明殿虚下之位,正该借青峰山之名,重聚人心。”
“青峰山,青峰山,你怕是青峰山的臣子,而不是我的吧?”李授勃然大怒。
“这,陛下何出此言?”老头一下怔住。
“我欲结盟石赵,你反对。我让国师重塑教宗,你又反对。就连我敕令挖条运河,造两所宫室谠殿,你无不哭喊拦阻,你这算是我的什么臣子?”李授斥道。
“陛下,”陆鸿双腿一软,跪坐在地,“老臣自随先帝征讨,便始终不离府下,及霸西郡上二十余载,更可谓看着陛下长大。陆鸿忠诚事主,岂有二心。”说到这里,他老泪纵横,语声哽咽,竟是难以自持。
刚缓了两口气,他复又挣扎着道:“但臣秉忠心,不得不言,自陛下登基以来,先诛李跃,后逼死废帝李启,此二人实属无道,虽死无怨。可接着连杀武帝嫡子十余人,尽绝其后,陛下难道不正是听信那国师妖言,不察所致?此事贻害至今,令陛下声名蒙羞,是谁之过?”
“你这是在翻旧账了?”李授冷冷道。
“顾延太师于国功高,顾淹丞相辅国辛劳。三朝梁柱,一夜崩塌。顾淹丞相辞官归隐,八年来,青峰山可曾愧对朝廷?”
“你还想说什么?”李授双眼喷火,但语气却渐渐平静下来。
“老臣想说,在我大盛,忠诚辅国,未必会有善终,拳拳士心,未必能得善报。这,难道不是社稷倾覆的预兆?难道不是妖人当道的结果?”
“放肆。”
见李授动了怒,殿里群臣一时都不再出声,只一旁观望。
但陆鸿似乎已不管不顾,根本止不住嘴,继续哭着喊着:“陛下,我陆鸿侍奉您父子二代,尽心竭力,刚正不阿。自陛下汉定举兵,亦每每跟随,虽死相从。偶有昧心之举,却无道义之失。可看看如今,陛下沉迷霸业,不思民苦,偏信妖僧,不纳忠言,倾举国之力大兴土木,不过是为了彰显皇家气派,更欲连胡赵之邦,征吴会之远。如此疲民黩武,江山危矣,社稷危矣。”
“够了。”李授一声断喝。
吼声下,全体朝臣都不免身子一抖。
眼看龙颜震怒,尚书令乐福随即闪出一步,躬身奏道:“陆鸿妄言,目无君上,臣请陛下,罢其官职,打入大牢,以纠察其罪。”
其实这乐福与陆鸿并无嫌隙,不过是政见相左。他俩共事多年,不仅没有私怨,甚至可以说还多少有那么一点交情。此时,他这道奏表看似落井下石,实则暗中保全。
毕竟天子震怒,威仪之下,凶险难测。
但这陆鸿此刻怕也是老糊涂了,不仅未能理会乐福好意,反倒趁机将一股怨气发了过去。
“好你个乐福,往日怎就不知你竟是这么个东西。”他猛地扭头望去,开口就骂,“此前怂恿太子私访胡赵之事,老头子我还没跟你算账,今日你倒想要栽我罪状。”
“你,你怎可信口胡说。”乐福气得也是没了脾气。
“太子私下前往邺城,去与那胡儿皇帝密会,不是你怂恿的又是谁个?别以为我不知道,给陛下出这祸国殃民的主意,你就算不是主谋,也是帮凶。”
“陛下,您,您看他这……”乐福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情急之下,他将头转向陆鸿,厉声道:“陛下同意北结石赵,派太子冒险前往,实因对方先有书信,与我相约起兵,平分天下。我大盛虽强,却仅有一州之地。此等天赐良机,岂可坐失。”
“哈哈哈,平分天下?”陆鸿仰头一阵狂笑,“狼请羊入席,说得再好听也不可信。胡赵石氏乃狼子野心之辈,与其共分天下,不啻与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