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15、天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自从知道自己此生已难达如意之境后,他就不再期望得道成仙,羽化飞升那一天了。

    他已是耄耋之年,只想图个清净。不过,就连这点要求,如今也难以如愿。

    魏嵯离开山顶平台,回到东阳宫西侧自己居住的小院。

    这所小院属于他一个人,平日里也只住了他一个人。院里没有道童,也没有仆从,只有一头青牛与他作伴。

    青牛是他的坐骑。

    应他的要求,负责照顾日常起居的两名童子住在隔壁院里,除了送饭打扫,一般不过来。

    收拾完毕,又换了身衣服,魏嵯感觉腹中鼓鼓,没有用早餐的必要,便来到牛栏,给他的伙伴投喂了一捆干草,又喂它喝够水。

    之后,他才解开缰绳,牵出青牛。

    青牛十分温顺,一出栏便四蹄跪地伏倒,以便魏嵯能骑上去。

    这青牛是李昧十五岁那年首次单独下山归来后赠与他的礼物,产自南蛮苗地,能行山路,据说是这世上除了大象之外最稳健的坐骑。

    “这家伙跋山涉水都没问题,只是走得慢。”李昧当时专门跟他介绍说。

    “走得慢有什么关系。我这把岁数,争取时间已经没有多大意义。”

    自从患上哮喘之症,上山下坡原本行走如飞的他,如今已渐感体力不支,行动迟缓。

    所以他欣然接受了礼物。

    从此,这大青牛便成了他的坐骑,他的伙伴。

    他骑着青牛出门,穿过弟子成群,熙熙攘攘的东阳宫,沿着盘山小道慢慢下山,跨过深谷再慢慢上山。灵台顶于东阳宫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到了那里已近午时。

    大青牛轻车熟路,载着老道士径直奔向大殿。

    那里是议事的地方。

    魏嵯骑至殿前下马桩处,立即便上来两名年轻道士为他牵住青牛。

    他俩其中一个还十分体贴地扶他下牛。

    魏嵯看了看四周,与往日人头攒动的景象相比,今日大殿广场显得有些冷清。

    进了大门,又有一名十来岁的清秀小童上前相迎,将他引着往里走。

    此时,空荡荡的大殿里虽点着几只火盆,却依然难掩森森寒意。

    无论什么季节,这灵台顶总有几分阴冷,所以魏嵯向来不喜欢到这里来。

    尤其是在他患上哮喘之后。

    当他随着小童穿过正殿,迈过中门,嘴里呼呼喘气来到殿后临崖画廊,教首顾淹及三师弟廖社早已在此商讨多时。

    所谓画廊,其实是一座可供观景的大房间,就在大殿后面。

    因临崖而建,这里视野开阔,俯瞰群峰,所以开了一整面墙作为窗户。依靠在起防护作用的栏杆边,风吹云涌,甚至会让人有种正驾舟起航,劈波斩浪的错觉。

    整个灵台顶,这里大概是魏嵯唯一有些喜欢的地方了。

    房间另一面,正对窗户的墙壁上挂了不少字画。除了师尊顾延的《锦绣山川图》,还有几幅前朝大家的水墨花鸟,以及一幅卫瓘的《州民帖》。

    魏嵯很喜欢这些字画,每到这里都会欣赏半天。

    不过,今天他毫无心情。

    作为一处休息场所,这里自然也摆设了可供小憩的竹榻几案,香炉火盆一应不缺。两名身穿青袍,生得白白净净的圆髻小童动作轻灵,不断拨弄铜炉里的炭火。

    烧水,沏茶。

    带路小童将魏嵯引入此间,便自行退了出去。

    魏嵯与两位师弟相互行礼,然后脱掉芒鞋,在一张铺着软垫的竹榻上坐下。

    看来,参与这次议事的就他们三人。

    不过往常人也不多。

    除了几位师兄弟——通常不包括年龄和顺序都排在最末那名——是这里的常客,还有就是两名早已过了管事年纪,几乎不再过问教务的长辈。

    真正重大的事情会在大殿进行讨论,而只有在那种情况下,才会有许多人参加。

    但那已是多年不曾有过的场景了。

    魏嵯入座的是进入房间一侧的席位,面相憨厚,身体微胖的三师弟廖社则坐在他对面。

    左右两侧竹榻本可分别容纳三人入座,而且几案的摆设也是如此,但此刻只得他们两个,所以显得格外宽敞。

    室内主位自然是设在面对窗户,也是面对无边风景那一方,且只有一席。此刻,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身穿宽松道袍,像魏嵯一样绾了发髻,头上插了根银光闪亮的簪子。

    待魏嵯落座,他便开口道:“师兄许久没过来了吧,最近身体如何?”

    青峰山教首顾淹容貌清隽,眉宇间隐约有其父风采。虽已年过七十,但他仍是腰板笔直,神采奕奕,看起来一点也不显老态。

    “身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