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浪子”、“有家室如来”、放高利贷、等等让佛门清净之地受污的例子再次进入读者眼帘。
为肃佛门清规,朝廷决定让祠部牵头,进行考教,优胜劣汰,肃清败类。
此文犹如惊涛,再次把和尚们的丑态暴露在公众面前,让他们无地自容。
和尚们自然不会选择坐以待毙。
他们在京城经营数十年,关系网错综复杂,遍布朝野,更是通过质库控制千家万户。
疏通门路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
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非就是以钱财开路,贿赂祠部官员,提前买到考题。
虽说祠部重组,他们得重新打点。
不过不要紧,花钱能解决的事,就不叫事。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问题是钱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翻倍。
然而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居然处处碰壁。
关系网中关系密切的人,要么闭门不见,要么敷衍塞责,也有真心想帮忙的人,却苦于无从下手。
因为此次僧尼考教,被朝廷视为一级绝密。
考官早选好了,名字却在密封袋内,由皇帝亲自保管,开考前才会宣布。
出题的官员也已选好,却被软禁在宫内,吃喝拉撒都由皇城卒伺候。
这些人的职责就是出题,除皇帝外,任何人都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保证试题的绝对保密性。
考点设在贡院,这本是读书人科举考试的地方。
如今,和尚们也有幸过一把科举瘾。
京城寺庙内所有持有度牒的和尚,都编发准考证,七天后参考。
空有人脉却帮不上忙,一些僧人的脑子便开始活跃起来。
谁都清楚,大宋和尚不守戒律,招摇撞骗的事,不是一天两天了。
之所以这样,与朝廷滥用度牒脱不了干系。
朝廷一有经济困难,就用度牒充当经费,分发给各地方州县,用度牒换钱解燃眉之急。
结果就出现上述乱象,而且真和尚会经文没度牒,假和尚腹中空空,却有官府认可的度牒。
抓住这一点,和尚们开始向朝廷发难。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